我们的灵粮

    我们的时态

      Thursday, November 4, 2010

      班青4周年感恩会


      ·點擊圖片看更多

      Saturday, October 16, 2010

      美食大比拼


      ·點擊圖片看更多

      UCSI之夜《改变》


      ·點擊圖片看更多


      《改变》布道会道出大学生应有的焦点

      吉隆坡-十余位大学生在一场《改变》布道会中寻着人生焦点,决志接受耶稣成为他们的救主。

      这场吸引了将近120位出席的布道会是由吉隆坡班登英达堂卫理青年团契(班青)于UCSI大学校园内举办。此布道会是介于在班青的禾场-UCSI大学而设的撒种平台。故邀请李成就传道,青少年事工负责人为讲员。

      “为什么会失去方向,没有目标;因为没有焦点”,李传道循出焦点源头,“成为有焦点有内涵的人,而方法就是让耶稣住在我们的心中。”

      当晚布道会始于领会所带领的破冰,“快餐之歌”,接着有诗歌赞美。讲道前有一出名为《自由之剑》的舞台剧;以歌剧演绎的方式呈现出时下大学生所面对的瓶颈。

      别于以往的布道会,有两位弟兄以相声的方式来做团契报告,过后以大合唱《最珍贵的角落》也借此把礼物分发给在座的每一个出席者为结束。

      “感谢主带领我们一个月多的筹备,向祢感恩,因着祢的恩典我们彼此经历了神,从宣传,排练一直到今晚”,筹委会主席在感恩祷告上说。

      为吸引更多大学生,有20多位的自愿者,一同为此布道会来派单张。其中包括逐家、校园内派发,电话邀请,和街头艺术表演等。

      班青契友皆为砂拉越留学生居多。借此此布道会,在西马一带展开校园福音的工作。

      Friday, October 15, 2010

      圣经常识比赛


      ·點擊圖片看更多

      出处:提摩太前后书

      冠军:潘苏苏姐妹
      亚军:林俊镐弟兄

      会员大会+选举


      ·點擊圖片看更多

      Tuesday, September 28, 2010

      2011年度卫理公会班登英达堂青年团契职员会名单

      蒙神的眷顾及保守,2011年度卫理公会班青职员会正式诞生!

      职员会名单如下:

      团长:江华历
      副团长:黄德清
      文书:林俊镐
      副文书:郑应霞
      财政:林珊珊

      门训组
      组长:辛耀圻
      副组长:张巧娜
      宣教组
      组长:黄益瀚
      副组长:陈成来
      服侍组
      组长:陈梅芝
      副组长:周倩茹
      团契组
      组长:吴岳圣
      副组长:刘俐漾
      敬拜组
      组长:黄晓洁
      副组长:黄华锋

      愿父神使用这帮青年人继续扩展他国度的事工,愿荣耀归于我们在天上的父,阿们!

      Monday, September 20, 2010

      UCSI之夜


      诚心欢迎大家出席UCSI之夜,也邀请你的朋友们一起来共襄盛举!

      Sunday, September 19, 2010

      Jelebu短宣之旅


      ·點擊圖片看更多

      班清配合加影堂青年团契到Jelebu参与短宣事工。

      公民意识讲座:投票,行使你身为国家老板的权利


      ·點擊圖片看更多

      青年大会


      ·點擊圖片看更多

      辩论会


      ·點擊圖片看更多

      Tuesday, August 17, 2010

      青年之夜


      點擊圖片看更多

      Wednesday, August 11, 2010

      青年主日


      點擊圖片看更多

      妙手仁医


      點擊圖片看更多

      毕业典礼


      點擊圖片看更多

      我们团契的William弟兄和Cathlyn姐妹毕业了!

      美门残障中心义卖会


      點擊圖片看更多

      周六乐透透


      点擊圖片看更多

      Saturday, July 31, 2010

      来临节目:《有祢,Mr. J》青年之夜


      欢迎所有青年人参与这个属于青年人的盛会!

      Tuesday, July 13, 2010

      圣经故事会



      马太福音9:35-38
      耶稣走遍各城各乡,在会堂里教训人,宣讲天国的福音,又医治各样的病症。他看见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于是对门徒说:“要收的庄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们当求庄稼的主打发工人出去收他的庄稼。
           7月份是我们的青年月,班青将举办一系列对外及对内的活动。继7月1日及3日由服侍组举办“青春无悔之反毒之夜”、“环保3合1”及走走吃吃后,门训组在7月10日也在本堂举办了“圣经故事会”。

           “圣经故事会”由久违的吴永基医生来分享信息《宣教空军》,配合班青向外传福音的使命。在还没进入分享前,吴永基医生播映一些他到泰北阿卡族里短宣的相片以及录像。观赏了相片以及录像之后,吴永基医生就和我们分享《宣教空军》。

           什么是《宣教空军》呢?宣教是一场属灵争战,一场基督徒与撒旦争灵魂的争战。宣教士就被喻为战场中的陆军和海军;而宣教祷告勇士就是那空军。宣教,乃以祷告为主力。吴永基医生分享,祷告勇士应比宣教士更快进入工场。坚固、有力的祷告可以摧毁撒旦一切的诡计、捆绑,宣教士们在祷告勇士的支持下,到宣教工场去做收割的工作。祷告是一种动力,是一个有力量的行动。

           圣经记载,有很多人在肉体、灵性上都有软弱。人们在肉体、灵性上渴求,却无人怜悯;耶稣看见了,就伸手怜悯他们。“怜悯”——对遭遇的认同感,在耶稣身上彰显,他尽能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马太福音9章38说:你们当求庄稼得主打发工人出去收他的庄稼。耶稣在还未差派他的门徒出去宣教之前,吩咐他们先向阿爸天父求,显明了祷告在宣教工作上的重要性。

           问问我们自己:我们要如何有效的祷告呢?怎样的祷告才不空泛,不千篇一律?

           吴永基医生分享,我们要清楚掌握祷告对象的资料,以及宣教工场最新的情况。就比如一个军队要袭击敌方时,他们必须清楚掌握敌方的地形、情况后才开始展开攻击。同样的,我们祷告必须也要有此策略,才能作出有针对性、准确性并有效的祷告。

           在当中,吴永基医生为我们分享一个宣教工场,就是大家熟悉,由Luis Bush宣教士在1990年开始所提倡的“10/40之窗”。10/40之窗概括的范围乃从10北纬度南至40北纬度,所包括的国家有北非、印度,一直到东亚,总共62个国家,100多个大城市,1739个群体。根据调查,有超过95百分比的未得之民(未得之民:从未听过福音的人们)都住在这个范围里。他们包括了回教徒,居住在北非、小亚细亚——保罗曾经走过的地方,如今成了伊斯兰教坚固的营垒;此外还有兴都教的大本营——印度,印度乃女性歧视猖狂的地方,急需要福音的种子撒在他们的心里;此外还有佛教兴起的东南亚地区,包括了泰国、缅甸、菲律宾等等,这些地方都是爱滋病毒散播、孩童被组织控制的地方。

           单单未得之民就已经占了全世界人口的50百分比!我们的祷告该有什么行动?我们要如何借着祷告参与宣教?
      1. 在知识上的装备
      我们的祷告要具体、提名性、针对性,掌控工场的文化、宗教以及当地属灵的捆绑。
      2. 心态上的装备
      要有同理心,感受对象的情况。正如保罗在腓立比书2章5节写到: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我们要有耶稣的爱、尊重他们,因为他们也是照着上帝的形象造的,他们也有领受上帝救恩及恩典的机会。
      3. 灵里的装备
      我们自己要成为爱祷告的人。在属灵生活上追求长进,训练自己成为属灵生活有纪律的人,并操练爱上帝、爱人、谦卑等等耶稣的特质。
      4. 实践
      从个人开始,扩张到家庭,找一个属灵同伴,延伸到小组,再到教会。

           耶稣已经为他所不认识的人而死,那我们呢?我们未必有机会亲身进到宣教工场,但我们可以借着祷告,上帝给的力量,穿上全副的军装,拿着圣灵的宝剑,做宣教士们的支持者,用祷告的力量来托住彼此。在圣灵的帮助下,撒旦的堡垒最终会被毁灭。奋起为耶稣,基督胜利的旌旗被高举。

           你,要做忠心的勇士还是逃兵呢?

      Monday, July 12, 2010

      當示巴女王遇見埃提阿伯太監(下)

      跨越各種藩籬

      我感到好奇,這豈不意味著福音傳到衣索匹亞已經好幾千年,那麼基督徒的人數應該很多才對吧?豈料Alemu牧師的回答,令我啞口無言,他用菲律賓話說:「Sayang!」意思是「太可惜了!」

      Alemu牧師告訴我,示巴女王也好、太監也好,只有把福音傳給王公貴族,平民奴隸、鄉村農夫從未有機會聽聞福音。直到十八、十九世紀,西方的宣教士來到衣索匹亞,才把福音真正帶給各個族群、各個社會階層的人。

      我心想:「福音真的不會自然而然地傳到外族,基督徒真的不會自然而然地關心外族的人;甚至在同一個國家之內,跨越不同階層去傳福音,也不會自然而然就發生。總是需要有人付上代價,離開自己的安樂窩,跨越這些語言、風俗、文化、習慣的障礙,福音才能在另一族群的人當中生根。至少要有人來扮演推手的角色。」

      不徒然的勞苦

      我的一位學長,鄉福的同工陳文逸牧師,某次分享到台灣鄉村的福音需要時,談到台灣的基層是福音最沒有達到的族群,台灣大部分的基督徒都集中在城市、白領階級當中。

      當許多同工忙著教會內的事工,開會決定教會裝潢、買冷氣時,正有大批大批基層的百姓忙著求神問卜、燒香拜佛,一步一步走向永恆的滅亡。我一邊思考教會的優先次序在哪裏?一邊禱告求主打發工人,離開自己的舒適區,關心跨階層、跨文化的福音事工。這不是一條易路,也不是一條康莊大道。相反地,正如陳文逸牧師在嘉義東石遇到的情形一樣,長久耕耘,卻不易見到果效。

      有一次,一位海邊的廟祝用台語對陳文逸牧師說:「牧師啊,不要急啦!我們在這裏已經三百年了,你才來三年,不要急啦!」神藉外邦人的口提醒我們這些神的兒女,「你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做主工;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裏面不是徒然的。」(林前十五:58)

      有創意的思想

      更重要的是,必須要有人願意有創意的思想(Think out of the box)。

      有時候,教會的牧者領袖看到會友對某些體制外,不是教會大力推動的事工有興趣時,抱持的態度常是懷疑、不信任,認為此人乃是天馬行空、異想天開,甚至是麻煩製造者。當然,察驗的過程是必須的,確認弟兄姊妹的呼召也是應該的;總要心存敬畏,在主面前尋求,這感動是否出於神。不然,神總是得另闢蹊徑,另外興起人來,從傳統、僵化的體制外,做些新事,這樣的例子在宣教歷史上屢見不鮮。

      其實,神賜下一些教會的職分,就是為了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弗四:12)要成全聖徒,而不是轄制祂所託付給我們的。建立基督的身體,不只是自己牧養的單一堂會或宗派而已,而是神所造的萬族萬民,將來要一同承受救恩的。

      以馬忤斯的路上

      衣索匹亞的例子,讓我們看見若沒有人跨越族群的界限、文化的障礙去傳福音,福音可能就一直侷限在基督徒的小圈圈裏。

      當示巴女王遇見埃提阿伯太監,埃提阿伯太監又見到Alemu牧師,以後,這幾位在天上遇見主耶穌,耶穌會不會重覆他對以馬忤斯路上兩位門徒的話說:「無知的人哪,先知所說的一切話,你們的心信得太遲鈍了。」(路廿四:25)上帝的宣教心,「願意萬人得救,不願一人沈淪」的心何等迫切,涵蓋的範圍何等廣,傳福音、領人歸主的途徑何等多;我們的心是否被太多自己的計劃占滿,而信得太遲鈍了?

      摘自 威克里夫聖經翻譯會台灣總幹事•邱顯正 著《當示巴女王遇見埃提阿伯太監》

      Sunday, July 11, 2010

      圣经常识比赛——四福音书+使徒行传


      •點擊圖片看更多

      圣经比赛冠军得主:江华历弟兄
      赠送最新出版的《心灵关怀》新译本圣经为奖励。

      心灵讲座


      •點擊圖片看更多

      Dr. John Tan分享《如何减压》

      迎新会


      •點擊圖片看更多

      入会


      •點擊圖片看更多

      5位契友加入青团成为新会员

      家庭营


      •點擊圖片看更多

      青年团参与教会所举办家庭营《蒙福的家庭》

      圣乐节


      •點擊圖片看更多

      本堂青年团邀请鲍以灵老师分享《何谓圣乐》

      百万大歌星


      •點擊圖片看更多

      本堂青年团前往卫理公会怡保路堂参与《百万大歌星》

      班登英达堂卫理公会青年团与大城堡卫理公会青年团羽球联谊赛



      •點擊圖片看更多

      Wednesday, July 7, 2010

      环保3合1+Jalan-Jalan Cari Makan


      •點擊圖片看更多

      3/7星期六,班登英达和佳美堂的青年团契联合举办“环保3合1”。地点是在康乐佳美堂。什么是“环保3合1”?环保一,在UCSI大学附近捡垃圾。环保二,看环保短片。环保三,学习制作酵素。又是一个细雨纷纷的早晨,原本以为得取消捡垃圾了,但是上帝的恩典往往够我们用。感谢主!雨渐渐停了,等待我们的就是一个清爽又凉快的天气!参与人数大约15人!
      赞美时光和破冰后,岳圣弟兄就让我们观赏两部环保短片,然后便教我们制造含有很多用处的酵素。之后,我们就戴上手套,准备好袋子,分组行动去捡垃圾。哈哈!那些垃圾比我想象的还要多,但是这并没有打击我们的信心。我们大约花了两个小时做环保的工作,数一数,我们总共拾了二十多袋的垃圾。这项活动也提醒我们在往后的日子绝对不可随意丢垃圾。
      地球乃是上帝创造的,却被我们这些人类破坏。赶快醒醒!尽上我们的力量,哪怕只是那一点小小的行动,也可以拯救地球噢!上帝创造世界,也创造我们,给我们其中一个任务,就是要保护、管理这个地球!
      上帝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是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上帝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那是照着他的形象造男造女。上帝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创世记1:26-28)
      上帝已经赐福给我们,我们要以行动来回应他,不要再让地球流泪,不要再让上帝伤心。不爱地球,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自己!环境保护就差你一人了!快来吧!^^
      当天晚上,我们也进行了万众期待的Jalan-jalan Cari Makan。当晚有43位弟兄姐妹参与,当中还有很多新朋友。我们派出一辆福音车和六辆私家车才把所有的青年人载往到目的地噢!在这里,要谢谢愿意付出时间和载送我们的青年人。第一站,我们到jalan pudu 的美食天堂寻找美食。令人垂延三尺的美食有:炸鸡,萝卜糕,糯米鸡,虾面,芋头糕,炸豆腐等等。我们在那大概逗留了一小时,便往下一站前进。
      下一站,Scrumptious!哇,好有艺术的名字哦!听了我都想进去呢~它是一家位于吉隆坡某某地方的餐厅。里面的设计非常漂亮和特别,大家不知不觉拿起相机自恋起来了!我们在那家餐厅点了餐,悠闲地边吃边聊天。时光飞逝,快乐的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大家都玩得非常开心,也认识很多新朋友。非常感恩,透过这次让我们更加认识和了解主内的弟兄姐妹,有美好的联系。让我们彼此相爱,因为爱是从神而来!

      “青春无悔”反毒之夜


      •點擊圖片看更多

      1/7 星期四晚上,我们在康乐佳美堂进行了一项有意义又具有教导性的活动,那就是“青春无悔”反毒之夜。虽然当晚下着倾盆大雨,但是它并不成为我们的障爱,弟兄姐妹们依然兴致勃勃的去参与聚会。驾车的驾车,撑伞的撑伞!
      当晚,很荣幸邀请到“得胜之家戒毒所”呈现精彩默剧和真人见证分享。有一位弟兄分享了他的过去,他曾经是一个不能自拔的吸毒者,曾经试图自杀,但因着神奇妙的安排,他再次勇敢的站起来。奇妙的是那位弟兄当时吞了36粒药试图自杀,可是他却安然无恙,这真是神在当中行神迹啊~此外,他的母亲的一通电话也让他知道还有家人的关心,让他完全觉悟了。在得胜之家戒毒所,墙上到处都可看到经节,上帝的话语也成了他每天的灵粮,帮助他扶持他。因着神的爱,同工们的关怀,每天读经祷告,他成功战胜了毒品。“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5:17)
      我们也邀请到社会关怀工作者,黄恩德传道为我们解答及分析这时代的毒品质询和趋势。毒品是人类的大敌。毒品不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败坏社会风气,而且直接导致和诱发各种犯罪,威胁着全球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传道的分享让我们晓得和反省身为一个大学生,也是一个基督徒应该尽的责任。我们应当多多关怀在社会需要帮助的人群,关怀我们身边的人,活出基督的样式。
      反毒之夜的参与人数约有55人。在享受茶点当儿,我们也和佳美堂及得胜之家的弟兄姐妹有美好的联系。感谢主!让我们一起勇敢走出去,为主做工!打击毒品由你我开始!

      Monday, July 5, 2010

      當示巴女王遇見埃提阿伯太監(上)

      若沒有人跨越族群的界限、文化的障礙去傳福音,福音可能就一直侷限在基督徒的小圈圈裏。

      去年,筆者參加了一個在泰國清邁舉行,為期十天的全球宣教領袖會議,當中包含了一個聖餐主日。主禮的是一位來自衣索匹亞(或譯埃提阿伯、埃塞俄比亞)的Alemu牧師,協助的則是一位印度籍的宣教士。這樣的場合很令人感動,好像預嚐天上羔羊的婚筵,看到各國、各族、各民、各方的信徒,聚集在寶座前敬拜。

      二提衣索匹亞

      會後,我前去與Alemu牧師攀談,我說:「聖經中有兩次提到衣索匹亞,一次是示巴女王不遠千里去聽所羅門的智慧話。

      示巴女王見所羅門大有智慧,和他所建造的宮室,席上的珍饈美味,群臣分列而坐,僕人兩旁侍立,以及他們的衣服裝飾和酒政的衣服裝飾,又見他上耶和華殿的臺階,就詫異得神不守舍;對王說:「我在本國裏所聽見論到你的事和你的智慧實在是真的!我先不信那些話,及至我來親眼見了才知道人所告訴我的還不到一半。你的智慧和你的福分越過我所聽見的風聲。你的臣子、你的僕人常侍立在你面前聽你智慧的話是有福的!耶和華-你的上帝是應當稱頌的!他喜悅你,使你坐以色列的國位;因為他永遠愛以色列,所以立你作王,使你秉公行義。」(王上十:4~9)

      甚至耶穌說:「當審判的時候,南方的女王要起來定這世代的罪;因為她從地極而來,要聽所羅門的智慧話。看哪,在這裏有一人比所羅門更大!」(太十二:42)

      若用包青天的戲劇來改寫,大概是這樣:

      末日審判時,法官宣告:「傳示巴女王進來作見證!」

      示巴女王進來了。

      法官問:「你說,這些人是否該受審判?」

      示巴女王坐在證人席上回答:「是的,這些人該受審判。當年我冒著沙漠、野獸、江河、盜匪的危險,千里迢迢去到耶路撒冷,為的就是要聽所羅門的智慧話,如今比所羅門更大的人子耶穌已經站在他們當中,把天國的道理講給他們聽,他聽了竟然不信,受審定罪是應該的。」另一次則是記載在使徒行傳八章廿六至四十節,主的使者告訴傳福音的腓力,到曠野去向埃提阿伯太監傳福音,太監信而受洗,歡歡喜喜地上路,回到他的國家。 ……

      Monday, June 28, 2010

      暫借古人智慧一用(下)

      三、人真能找得到上帝嗎?

      我們的老祖宗一直認為上帝是沒有形象的,人的肉眼無法親見,所以古時候的帝王在每年冬至的前一天早上,率領王公貴族至天壇向天獻祭,在那一天,京城的百姓必須將門窗緊閉,留在室內不准上街。早期的天壇是在山東泰山山頂上,西元一四二O年遷到北京南方,至今還在。這種祭天儀式直到一九一一年清朝滅亡才停止。在天壇旁的「黃穹宇」(俗稱天公廟)內部沒有供奉任何神像,只在朝北的牆上刻了「皇天上帝」。我們的老祖宗稱上帝為「天」,所以孔子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論語季氏篇第十六)如何認識上帝呢?透過「天命」、「天理」來認識:「天理昭昭,疏而不漏」、「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有千算,天只一算」。所以「任人不如任天」(相信人不如相信上帝),「天」不是天空的天,而是創造天地萬物的主宰:「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物以報天」,而且上帝也有極大的能力權柄:「天要殺人不用刀。」

      聖經說:「自從造天地以來,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一:20)除了透過「天理」認識上帝外,聖經又提到「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他要引導你們明白一切的真理。」(約十六:13)又說:「從來沒有人看見上帝,只有在父懷裏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約一:18)因此,人要找到上帝是透過認識耶穌,或藉由聖靈的幫助。

      四、說罪人太沉重

      許多人聽到福音,最大的反感就是「被定罪」,憑甚麼基督徒老說別人是罪人?有時,傳福音時的言語表達太過強烈確實讓人受不了,人說「理直氣要和」,若能在傳達上更注重他人的感受,多一些體諒,相信福音更容易深入人心。主耶穌向撒瑪利亞婦人傳道時,目的是要指出她淫亂的罪,但主耶穌並不是立刻開口指責她是罪人,而是先跟她要水喝,從水講到活水,活水轉到丈夫,然後才提到她淫亂的事實(參約四)。

      講罪可引用聖經的話:「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耶十七:9)「我也知道在我裏頭,就是我肉體之中,沒有良善。因為,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羅七:18)人心的詭詐是今日普羅大眾的深切感受,不斷翻新的詐騙伎倆,像「外披羊毛,內藏狼心」。不但陌生人騙,常常也被好友騙,「海枯終見底,人死不知心」。騙子往往不是走投無路,而是誤用聰明才智,「人心節節高於天,愈是錢多愈愛錢」。罪的普及性已不限於少數人,而是「天下烏鴉一般黑」,甚至孔子也說:「人非聖賢,熟能無過?」許多深知宗教內幕的人也感嘆:「若要黑心人,吃素淘裏尋。」

      人為何活在罪中不可自拔呢?因「人見利而不見害,魚見食而不見鉤」。罪無法靠宗教、靠行善得免除,因「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來九:22)。唯有靠耶穌的寶血才能洗去我們的罪(來九:13~14)。

      五、結語

      在此提醒,若能善用俚語,往往可以使話語精簡,說服穿透力加強數倍,而且不同的福音主題皆有相同的效果。

      比如,對於那些認為宗教是老了沒事幹才去想的猶豫派,可提醒他:「黃泉路上無老少。」「棺材裝死不裝老。」

      對於那些一天到晚迷信抽籤卜卦的人,可告訴他:「心思不定,抽牌算命。」「志窮燒香,人窮算命。」

      對於注重祭祖的人,可告訴他:「祭之豐不如養之薄。」

      對於那些拼命看風水地理方位的人,可告訴他:「墳地好,不如心地好。」

      對於憤世嫉俗的人,可鼓勵他:「長將冷眼觀螃蟹,看你橫行到幾時?」

      對於死鴨子嘴硬派,可提醒他:「善人聽說心中刺,惡人聽說耳邊風。」就你的談論,鼓勵他多思量。

      俗話說:「眾生好渡人難渡,只渡眾生不渡人。」但是,上帝深愛每一個人,因他「不願有一人沈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三:9)、「他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提前二:4)。

      摘自 台灣貴格會板城教會牧師•何有義 著 《暫借古人智慧一用》

      Monday, June 21, 2010

      暫借古人智慧一用(上)

      若能善用俚語,往往可以使話語精簡,說服穿透力加強數倍。

      使徒保羅寫信給帖撒羅尼迦的教會,對於傳福音,他說:「因為我們的福音傳到你們那裏,不獨在乎言語,也在乎權能和聖靈,並充足的信心。」(帖前一:5a)他提到了傳福音的四個重要的因素:言語、能力、聖靈和信心。

      在傳福音時,聖靈的工作是傳福音成敗的關鍵,但是,傳福音人的信心和言語也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本文要特別提及佈道的言語。

      當保羅來到雅典,見當地人凡事很敬畏鬼神,心中焦慮。亞略巴古是雅典城最高議會開會的地方,保羅被請來向議員陳述他的見解,他站在亞略巴古當中,闡明獨一真神的真理。他在演講中,引用了斯多亞派詩人的話:「就如你們作詩的,有人說:『我們也是他所生的。』」(徒十七:28b)他的這番話引起不少迴響,甚至連亞略巴古的官丟尼修也信了主。(徒十七:34)

      傳福音的言語資料有四項是聽福音者信不信的關鍵,一是上帝的話語(聖經);二是名人名言;三是傳福音者的故事(包括本身經歷,其他見證);四是代代相傳的俚語。本文要談的是,使用一般人容易心領神會的俚語,有時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些俚語往往並非名家名言,可謂「言者不詳」,用來說明福音真理,卻往往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一、鬼真的那麼厲害?

      農曆七月一到,民間傳說鬼門關大開,大街小巷瀰漫著燃燒紙錢的嗆鼻煙味,許多家庭門口擺設香案祭拜,為的是求平安。即使如此,整條巷弄仍有一股沈重得化不開的不安。於是各大小廟宇開壇普渡,各大小機關擺設香案,各集合住宅也不落人後,一大捆一大捆的紙錢往鐵籠子裏丟。小百姓如此,高官也如此,立法院長率職員在大門前擺案祭拜,並聲稱:「對無形界要予以尊重」。

      鬼真的那麼厲害嗎?民間對鬼神的畏懼有跡可尋。民間稱孤魂野鬼是「好兄弟」,基督徒要提醒親鄰友好,「世亂奴欺主,時衰鬼弄人」、「分明是鬼,卻當牠是神」。祭拜不能帶來真平安,放眼國際,許多文明國家並不如我們這般祭鬼,可是他們卻更蒙福,因「官不怕你窮,鬼不怕你瘦」,你愈拜,鬼愈搞怪,「木匠家裏無凳座,覡公門前鬼唱歌」(覡公可解釋為專門從事民間法事的從業人員)。基督徒不用拜卻有平安,因「那七十個人歡歡喜喜的回來,說:『主啊!因你的名,就是鬼也服了我們。』耶穌對他們說:『……我已經給你們權柄可以踐踏蛇和蠍子,又勝過仇敵一切的能力……。」(路十:17~19)

      二、萬流歸一宗,條條大路通羅馬?

      談福音最常遇到的困難是,許多人聽了福音,不覺得福音不好,但他們覺得他們不需要改變信仰,因為「宗教皆勸善,萬流歸一宗」。他們認為每個宗教的表達不同,沒有對錯,只是方式不同,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

      回答這個問題,可以從身上的鑰匙談起。每個人身上都有一串鑰匙,每把鑰匙只開一個鎖,假使一把鑰匙可以開全部的鎖,我們就不需要鑰匙了;假使條條道路通羅馬,孔子就不會說:「朝聞道,夕死可矣。」「路有千條,理只有一條」,這個「理」就是孔子在尋找的「道」。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約十四:6)

      我們要如何才能找到真理的路呢?簡單地說,有兩個方法:「客觀的比較」和「主觀的經驗」。當我們把各大宗教與基督教相比時,我們會發現,其他宗教都是「人造神」,唯有基督教的聖經啟示「上帝創造人」。這些人造的神明,不管是甚麼宗教,甚麼廟宇;所拜的神可說都是「城隍對城隍,一樣木頭裝」。聖經說,許多人看不到上帝,就用人物、動物的形象來造神;所謂「家室無畫就畫菩薩」,結果「前人灑沙子,迷了後人眼」,前人信仰偏差了,後人仍悶頭跟著拜。許多拜拜的人承認不知自己在拜甚麼,只不過「跟拜跟拜」罷了。我們若能看清這個真相,才有可能找到真神。

      主觀的經歷就是去體驗真神的愛,主耶穌說:「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約七:38)人若試著打開心門接受主耶穌,就可經歷到活水的江河。 ……

      班登英达堂卫理公会青年团契联合佳美堂举办《反毒之夜》

      Monday, June 14, 2010

      大陸傳道人的真道培訓—二提計畫(下)

      我們期望能在三方面訓練傳道人:

      (一)知識訓練。這是為了增進他們對聖經與神學方面的認識。以前,我們只能斷斷續續地訓練, 現在能在一個不用擔心被逼迫與攻擊的地方,將會有更好的果效。

      (二)經驗訓練。在課堂裏上完課程,我們希望這些傳道人,真的把所學的實踐出來,應用在事工與生活上。學校附近有許多大陸人工作的工廠,恰巧提供了最好的實習環境 。

      (三)品格訓練。這是最重要的,許多傳道人有了知識和經驗 ,反而成了教會的咒詛,主要原因是人格上的破產。我們切切地求告神,給我們機會能培養他們正確的基督徒品格,以便於將來,我們可以把又謙卑又忠貞的傳道人送回中國。

      裝備一年學會四年

      二OO四年「二提計畫」正式展開,我們由最基礎的新舊約導論、釋經學,到聖經神學、系統神學和實踐神學作為教導,讓傳道人在一年之內,學習到神學院四年的課程。生活上,他們要與其他傳道人合作協調;服事上,他們也要與其他弟兄一起學習配搭。不但如此,每一個人會被分配到不同的工作,在工作中實踐課堂中所學的,活出聖經的原則。這一年是訓練,也是磨練;我們看到得勝的例子,也看到失敗的例子。當他們受訓完回國時,可以利用這裏的經驗,在國內繼續訓練其他人成為主耶穌的門徒。(太廿八:19~20)

      由於學校提供教學資源和現成的美國師資,我們也教導他們學習英語與電腦,使他們回國後因擁有這兩項技術,可以被社會接納為較高的教育水平,有利於做傳福音的工作。以後,有必要的話,他們也能參與國際事工的大使命,因為現代的傳道人,最好具備英語和電腦能力,作為有效的傳福音工具。我們為他們取了英文名字,一方面是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安全,這樣他們就不必知道每個人的真實姓名,在國內萬一有甚麼意外,他們可以誠實地說,他們只知道同學的英文名字。

      取英文名字還有另一個好處。每一年我們從國內招募大約十五至廿位傳道人作培訓,都用英文命名。二OO五年我們取「J」開頭的英文名,二OO六年則是「K」開頭,之後以此類推。當他們回國事奉時,就可以彼此同工、幫忙,並且知道彼此是前後期的同學。

      結語

      第一年的「二提計畫」傳道人已經回國,短短的一年內,他們開拓了廿三間家庭教會,也開始了廿一位青年的培訓工作。我們深信在不久的將來,「二提計畫」會不斷地訓練出合神心意的傳道人,不但在中國,也在臺灣、香港、北美,以及各個華人地區事奉主。我們期盼華人教會能在廿一世紀,經由大陸將福音傳到全世界,真正地實踐主耶穌的大使命:「你們要去, 使萬民做我的門徒。」

      ※備註:基於安全考量,本文作者以筆名發表。若您想更加瞭解「二提計畫」,協助事工發展,可寫信至:castorhu@hotmail.com,也請為家庭教會免受逼迫一事禱告。

      摘自 基道 著 《大陸傳道人的真道培訓—二提計畫》

      Friday, June 11, 2010

      敬拜的生命:以生活敬拜上帝(下)

      返回辦公室,就醒來忘記訂貨,為怕客戶追貨,就請祕書說:「船期誤點,正在追究中,一有貨便馬上送到」。這次「比賽」勝出與否?

      遇上不妥協的客戶,就跟他吵起來,還嫌他沒有人情味。這次「比賽」勝出與否?

      下班回家,就嫌太太不體貼自己的心,沒有感情交流,提出離婚,以方便向秘書表明心跡。這次「比賽」勝出與否?

      這樣的基督徒生活只有屬靈的外形,內裏卻充虛假與叛逆,先知彌迦就有以下的教導:「6我朝見耶和華,在至高的 神面前叩拜,當獻上甚麼呢?我朝見他的時候,當獻上燔祭,當獻上一歲的牛犢嗎?7耶和華喜悅千千的公羊,或是萬萬的油河嗎?為我的過犯,我可以獻上我的長子嗎?為我的罪惡,獻上我親生的孩子嗎?8世人哪!耶和華已經指示你甚麼是善,他向你所要的又是甚麼;無非是要你行公義,好憐憫,謙虛謹慎與你的 神同行。」(彌六6-8)這為神的子民為敬拜神一個很重要的規範,也是現代信徒學習敬拜生命的準備。

      三 沒有練習不能比賽,徒有練習不能得分
      我並不是說崇拜、聚會、靈修、禱告會、查經班不重要。對我說:所有的「練習」不只是重要,而且是絕對的必須。因為沒有練習,就無法參加比賽;可是「練習」成績並不等於「比賽」成績,「比賽」不能勝出,就是失敗,所以我們要不斷努力的鍛鍊自己,直到得勝為止。保羅申明這個道理,所以也用運動員的例子勸勉我們:「24難道你們不知道,在場上賽跑的人,雖然大家都跑,但得獎的只有一個人嗎?你們都當這樣跑,好叫你們可以得獎。25凡參加運動比賽的,在一切事上都有節制;他們這樣作,不過要得到能壞的冠冕,我們卻是要得不朽的冠冕。26所以我奔跑,不是沒有目標的;我鬥拳,不是打空氣的。27我要克制自己的身體,叫身體服我,免得我傳了給別人,自己反而落選了。」

      四 敬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敬拜。
      敬拜與生活是分割不開,敬拜就是讓上帝得著應得的榮耀,而我們的生活就是讓上帝得榮耀的最好方法,是最上乘的敬拜方式,也是神最看重的。使徒彼得也以此觀點作為我們信徒「品行端正」的理由:「12你在教外人中,應當品行端正,使那些人,雖然毀謗你們是作惡的,但因為看見你們的好行為,就要在鑒察的日子頌讚神。」(彼前二12)。

      敬拜的人生其實是很容易的,也是極自然的事,不必故作「屬靈偉人」,只要我們警覺自己隨時都參加比賽,而且要得獎賞、榮耀神,這樣就夠了。日子久了,你就會經歷到「敬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敬拜」!

      摘自 徐楊少薇傳道 著《敬拜的生命:以生活敬拜上帝

      Monday, June 7, 2010

      大陸傳道人的真道培訓—二提計畫 (上)

      從一九九四年到二OO四年間,我們在中國各地花了十年培訓傳道人……

      今日,全球已有超過十五億的中國人,卻有百分之九十的人仍沒有信主。我在美國求學時,神就將對中國宣教的負擔放在我心裏,特別是在一九八九年民運之後,許多中國留學生對共產主義失望而決志信主,這個呼召就越發明顯了。我曾聽過許多家庭教會受逼迫的見證,也見過一些國內的傳道人?述自己受逼迫的內容,但在一九九四年我回中國之前,從來沒有親身經歷過。

      有血淚的信仰生活

      一九九四年,我由美國飛至北京。某晚,我在一間家庭教會講完信息後,隔天一早,就有兩名公安人員到我住處搜查。接待我的同工和我儘量回答公安的詢問,我心中不禁疑惑:是誰通知公安的呢?顯然,在他們當中有猶大。公安嚴峻地警告我,以後必須得到許可才能傳道,否則將被驅逐出境。又有一次,另一間家庭教會臨時請我講道,有三十多位弟兄姊妹聚集,我才開講十分鐘,四名公安及一名便衣便闖了進來,企圖要拘捕我們。然而,蒙神保守,他們只是恐嚇威脅,最後把我們解散了。

      我因為親自和國內傳道人生活在一起,所以能更了解他們的苦難。有一位金姊妹,在「五一」長假期間,開放家庭讓學生辦夏令營;大約有三百多名小學、初中、高中生,還有十幾名大學生。聚會進行到第二天,就有風聲傳來,公安正四處打聽聚會的地方。他們只知道有聚會,但不知是在甚麼地方。感謝主,四天的聚會平安過去,同學們也都蒙恩喜樂地回去了。事後,公安得知這次聚會是在金姊妹家,他們派了車,查封金姊妹的家,還把她帶走。不久就有判決下來:「金某」因非法聚會,勞動教育一年。

      另有一位李弟兄,因為傳福音被捕,在監獄裏待了一年多。被囚期間,他經常受到嚴刑拷打,公安還以饑餓為手段,讓他每天只能吃二兩乾糧,企圖迫使他曲膝投降。在冰冷的冬天裏,他被罰站在院子裏受凍,晚上睡在牢房的地板上,又硬、又冷。他被釋放後,仍然繼續為主傳福音,現在他在西北六省宣教,往往半夜才敢進家門,以避免公安的搜捕。

      相較於他們被逼迫的情形,我的經歷算是極其輕微。自我進入大陸作培訓後,前後被捕近十次,因為我的身分是海外學人,公安除了威脅恐嚇外,尚未使用暴力。但當地傳道人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他們被捕、被打,為主受逼迫,並非只是口號,而是每日要面對有血有淚的信仰生活。

      二提計畫三方訓練

      一九九四年的大陸之行,確定了我以後事奉的方向,我和幾位同工開始培訓家庭教會的傳道人。因為我們是外國的講員,充其量只能蜻蜓點水地逗留,不能在中國各地深入傳道、植堂或開拓教會;唯有藉著培訓當地傳道人,他們才能持久地為主作工,把廣大的羊群領到基督的面前。

      我們的訓練是根據提摩太後書二章二節,保羅訓練提摩太,並且鼓勵他去「拓展」、「複製」所學,所以之後才會有更多的人被興起來服事神。從一九九四年到二OO四年間,我們在中國各地花了十年培訓傳道人。我們面對了各式各樣的情況,有來自政府的壓力,有來自三自教會的危險;也有來自黑社會的攻擊,或是來自屬靈的試驗。因此,在訓練的過程中,我們一直尋求神: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可以訓練這些傳道人?

      神垂聽了我們的禱告,在海外讓我們建立了一所國際學校,於是,我們可以在那循序漸進地訓練傳道人。這些遭受迫害的傳道人,由於被大陸官方打入社會的黑名單,時常落入捉襟見肘的窘境,自己找不到好工作,兒女在學校也受到排擠。於是,我們盡量接他們的子女到這所學校就讀,用心培養他們;我們稱這項計畫叫做「二提計畫」,這是取自於保羅寫給他兩個屬靈的兒子——提多與提摩太的教牧書信。 ……

      Friday, June 4, 2010

      敬拜的生命:以生活敬拜上帝(上)

      每當想到敬拜,我們所立即浮現的印象可能是主日的聚會、是禮儀、是敬拜隊、是一座教堂、獻祭或祭司。然而如果我們認識敬拜是對神的誠心屈服;是竭盡所能榮耀上帝;是卑賤的受造者與至高的創造者之間的互動,那麼,我們就能體會到我們活著就是要榮耀神:生活本是敬拜,敬拜就是生活。

      一 上帝看重的是敬拜?還是生活?
      11耶和華說:“你們獻上眾多祭物,對我有甚麼益處呢?公綿羊的燔祭和肥畜的脂肪,我已經夠了;公牛、羊羔和公山羊的血,我都不喜悅。12你們來朝見我的時候,誰要求你們這樣踐踏我的院子呢?13不要再帶沒有意義的供物來了,燒獻祭物的香氣也是我厭惡的。我厭煩月朔、安息日和集會;作罪孽又守嚴肅會,是我不能容忍的。14你們的月朔和制定的節期,我心裡恨惡;它們都成了我的重擔,我已承擔得不耐煩了。15所以你們張開雙手的時候,我必掩眼不看你們;即使你們多多禱告,我也不聽;你們的手都沾滿血腥。16你們要洗滌自己,潔淨自己;從我眼前除掉你們的惡行;要停止作惡,17學習行善,尋求公平,指責殘暴的人,替孤兒伸冤,為寡婦辨屈。”(賽一11-17)。

      依據聖經我們便可以看出神喜悅人敬拜祂,但更喜悅人在生活中榮耀祂。在生活中榮耀上帝就是對上帝的真實榮耀敬拜;所以信仰和生活是不能分割的。在屬靈信仰裏,我們可以火熱追求、殷勤讀經禱告、熱心參加聚會、虔誠敬拜;但是一談在我們的家庭、社區和職埸的生活,更需要分別為聖(生活出來模式是要與非基督徒有所分別)。

      有一位神學院的教授以運動比喻,他說:「所謂屬靈追求只是練習,真實生活才是比賽。」這句說話甚有道理,就以一個奧運選手來說:運動員每日的訓練都是重要,而每一次的訓練都以超逾世界紀錄為目標。譬如說:我每一次的訓練所錄得時間都超逾世界紀錄,香港的體育版都刊登了消息。但是算不算為奧運金牌得主呢?全國奧運委員會說,練習成績不算數,要真正的比賽成績才算數。

      二 練習重要,還是比賽重要?
      同樣地敬虔參加崇拜、全情投入讚美聚會、深交的團契生活、真誠禱告會、清晨讀經禱告靈修……這些是「練習」還是「比賽」?這當然是練習,是要訓練成為一個傑出的基督徒過程,但還要在生活中「比賽」,勝出才算是敬拜神的生命。

      讓我再舉一些極端的例子,把這個道理說得明白一點:
      假若有一位肢體從清晨靈修讀經,因太有亮光的的原故,故禱告時間過長,而遲到上班,但給公司的理由是「塞車」。這次「比賽」勝出與否?……

      Monday, May 31, 2010

      袋鼠的故鄉(下)

      不喜歡照相

      原住民普遍不喜歡照相,不喜歡被當作「東西」來拍照。大衛告訴我,如果要和某人拍照,要先徵得當事人的同意,免得引起誤會和糾紛。曾經有人拍了一些政府花錢幫原住民所蓋的房屋照片,並發表了負面的評論,之後他們就對外來的、帶著相機猛拍的人很不信任。

      還好我們是大衛、明芳的朋友,有一位叫Patty的弟兄還帶我們去叢林裏摘野果。尤其,我們帶著四歲的小以諾出現在他們當中,村民的戒心就放下了。以諾一出生,亞族人便為他取了個宗系名(Skin Name)叫Pwerrerl,源自父親大衛(屬於Kemerr)和母親明芳(Peltharr)。宗系名是人類學上相當有趣的課題,在太平洋群島上的原住民,很多都有這種傳統,作為定規結婚對象、繼承財產、奉養長輩的權利義務、每個人領受土地範圍、獨特的圖騰和標誌等,維繫民族的重要命脈。亞族人共分八大宗系,他們相當看重自己文化的傳承,而澳洲政府也樂觀其成。

      復活節前一天,村民從鄰村請來樂團,舉辦了一場詩歌演唱大會,他們稱為Sing Along。有點像卡拉OK大賽,一組人唱完換另一組人,唱到通宵,一方面慶祝耶穌基督復活,一方面慶祝他們終於有了自己母語的馬可福音。可是,他們的燈光是從屋簷下的燈泡照在他們背後,外面只有月光,加上他們膚色又黑,完全看不清楚,只有閃光燈打在他們臉上,回家看照片時才知道他們的表情。

      因著神的愛

      有心服事澳洲原住民的弟兄常找不到配偶,因為願意進到澳洲中部沙漠地帶去服事原住民的人,實在不多。除非,帶著神的愛和天國的使命,否則很難在這種地方待下去。

      除了明芳之外,台灣還有另外一位宣教士楊美莉姊妹,在語言學訓練時,認識了她的丈夫保羅,結婚後一同到另外一區服事原住民。保羅說,他小時候表現良好時,父母就會帶他上中國餐館作為獎賞,如今上帝把美莉賜給他,天天都可以吃中國菜,真是天父最大的賞賜。

      大衛、明芳住的茶樹區只有四十幾家原住民,他們是除了警察和附近一家白人開的小店之外,唯一的外來人口。偶爾有些外來的工作者,通常都只停留半年到兩年,以諾又是獨子,所以非常缺少玩伴。我去的時候,澳洲的教育部正好派人到他家設立一部電腦和小耳朵,利用衛星天線作遠距教學。其他時間,以諾會到附近的原住民學校上課,他很喜歡。看到他們和美莉這兩個家庭,他們服事的族群,他們的婚姻、家庭,深深體會到唯有基督的愛,才會有這種組合。

      短短幾天的探訪,我已經和村民有了感情,他們不再只是觀光明信片上的圖畫,而是有名有姓、有故事、有過心靈交流的朋友。當初明芳聽說大衛在亞族人當中事奉,她問大衛:「亞族總共有多少人口?」

      「大概八百多人吧!」

      「這麼少啊?值得嗎?」

      大衛說:「可是上帝也愛他們啊!」

      這句話讓她很感動,看見弟兄對主如此委身,她也就答應一生相伴。

      神國的拼圖

      離開茶樹小鎮,車子奔馳在澳洲中部曠野,看著一望無際的草原及灌木叢,心裏想起保羅在哥林多前書裏的一段話:

      「不但如此,身上肢體人以為軟弱的,更是不可少的。身上肢體,我們看為不體面的,越發給它加上體面;不俊美的,越發得著俊美。我們俊美的肢體,自然用不著裝飾;但神配搭這身子,把加倍的體面給那有缺欠的肢體,免得身上分門別類,總要肢體彼此相顧。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你們就是基督的身子,並且各自作肢體。」(林前十二:22~27)

      我相信在神國的拼圖裏,也會有一片是屬於亞馬他拉族的。

      摘自 威克里夫聖經翻譯會台灣總幹事•邱顯正 著《袋鼠的故鄉》

      Friday, May 28, 2010

      利未記中啟示的敬拜與生活

      人是習慣活在天然、文化、知識、宗教中的。藉著福音使人成為基督徒容易,但是讓基督徒脫離天然宗教中的敬拜確相當困難。大多數的人想到宗教,就自然想到繁文縟節的敬拜方式;或者想到敬拜,就非得有傳統宗教的外面活動。在進入利未記這卷書之前,我們需要對『敬拜』及『聖別的生活』有更深的認識。因而利未記這卷書主要是說到蒙救贖者的敬拜與生活。

      我們不該跟從一般人對敬拜的領會。按照一般的領會,敬拜就是下跪,或是守儀式的禮拜。但這不是聖經所說敬拜的含意。在聖經裏,敬拜指明我們與神接觸,與神享受共同的分,使我們與祂有交通。在利未記,敬拜乃是藉著與神享受共同的分以接觸神,其結果就是在祂面前與祂有交通,並彼此有交通。這就是敬拜神。

      我們需要脫離宗教敬拜的觀念。每逢我們聚在一起,我們該有的一種敬拜,就是藉著享受『基督』作我們與神彼此共同的分,來接觸神。我們若是對敬拜有這樣的領會,當我們來到聚會中,就必藉著讚美、禱告、申言來分享在日常生活中對基督的經歷與享受。同時,這種敬拜是天天且時時的;是活潑、真實且豐富的;是運用靈且將我們靈裏凡屬『基督』的都分享出來。

      按照創世記、出埃及記和利未記中神聖啟示的進展秩序,我們是從『創造』經過『墮落』來到『救贖』,又從救贖來到神的居所,在居所裏我們以基督作我們的分來接觸神,且與祂並彼此一同享受這分,並藉此來『敬拜』神。因著有這種敬拜,就能在日常生活中產生聖別的生活。這種不在宗教裏的『敬拜』是利未記中所啟示的,神不僅得著一個地上的居所,祂還得著一班人敬拜祂,接觸祂,且與祂並彼此一同享受祂的基督作共同的分。

      如果從這個觀點來看,利未記其實也是一卷論到基督且滿了基督的書。利未記的中心思想是:基督是蒙神救贖的人在交通、事奉和生活上的一切。司可福博士(Dr.C.I.Scofield)曾指出,利未記的每一頁都可看到基督,在利未記,基督是一切。祂是供物,祂是大祭司,祂是蒙神救贖之人生活中經歷與享受的一切;基督也是『敬拜』神的一切內容與中心。

      弟兄姊妹們,在利未記中我們將會看見許多有關帳幕、節期、供物、獻祭的描繪與豫表,但是在描繪中,卻並沒有叫我們去實行『宗教的敬拜』。我們需要看見在舊約中必須藉著祭司纔可能作到的,而這些今天對我們則全是『基督』。盼望我們讀完這卷論到基督且滿了基督的利未記。我們不僅是聖別的敬拜者,也是一個聖別的人,並且是過一種『聖別生活』的『敬拜』者。

      于興民 參《利未記生命讀經》第一篇。

      摘自 《利未記中啟示的敬拜與生活

      Tuesday, May 25, 2010

      彼此饶恕(下)

      主怎样饶恕
      弟兄姊妹,别以为彼此饶恕是件小事情,不重要的事情,不难的事情,值不得花时间多谈论的事情。某人得罪了我,我从来不告诉人,我也从没有向他有一点表示,更没有什么报复行为。某人亏欠我,我从来不与他计较,从来没有要求他什么,自己吃亏一点也就算了。所以饶恕是一件普通的事,没有什么大不了,也不是一件难事。

      可是弟兄姊妹,彼此饶恕真的是一件这么简单的事么?不,不是这样。我们的主所要我们做到的彼此饶恕,并不是我们头脑中所想象的那样的饶恕,主所给我们的饶恕的标准是“主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像主那样的饶恕不是不声不响、不争不闹;也不是表面的态度客客气气,见面时还拉手弟兄长,弟兄短的,而心里总是有些疙瘩;也不是吃了一个亏不计较;也不是把人的错处积蓄在心里,到一个时候,就爆发出来。像主那样的饶恕,必须是出于主的生命,出于主的爱。

      弟兄妹妹,我们都尝到了主恩的滋味,我们也记得主怎样赦免我们。主赦免我们全是出乎主的爱,他的爱是大到无限,所以他赦免的宽度也是无限,不是说小罪他肯赦免,一次的罪他肯赦免,而大罪,严重的罪,多次的罪,他就不肯赦免了。当我们死在罪恶过犯中的时候,我们得罪神、亵读神、背逆神,远离神的旨意,我们以犯罪为喜乐,而且我们不止一次犯罪,是多次的犯罪是继续的犯罪,可是主的爱还是饶恕了我们,并且他的赦免是永远的,永远涂抹我们的过犯,永远忘记我们的罪愆。他赦免了我们,就看我们好象从来没有出过什么事,还不止,我们的主赦免我们是无条件的,除了他要求我们悔改痛恨罪以外,他并不要我们做完什么事,或是等到某一个时候才赦免我们,他是立刻赦免我们;还不止,他赦免我们,不是说赦免就完了,以后他管他,我们管我们。不!他赦免了我们,并不把我们抛在一边,他继续爱我们,他惟恐我们起不来,惟恐我们不敢亲近他,他反而先来亲近我们。弟兄姊妹,我们有没有这样地赦免别人?我们有没有本着主的爱赦免别人?

      主的榜样
      弟兄姊妹,让我们看看主留给我们的榜样,每一次我们读到彼得三次否认主,我们就会觉得彼得太辜负主,太亏欠主,太对不起主了。每一次我们读到主如何赦免彼得,我们也总是特别受感动。在许多门徒当中,主是特别拣选彼得,特别器重他,好象别人否认主的名还可以说得过去,惟独彼得否认主的名就太岂有此理了,太得罪主了。而且事前主已经预告他了,他也向主保证过:“众人虽然为你的缘故跌倒,我却永不跌倒。”“我就是必须和你同死也总不能不认你。”他说了那样坚决的话,可是结果他在使女面前还是失败,三次否认主。象他那样的得罪主,我们想是不可能赦免的,可是主竟然还赦免他,那一次主回头看彼得一下,这一看是充满了爱,充满了同情,主为了彼得的失败而难受。

      过了几天,我们的主从死里复活了,那天早晨,他叮嘱一班姊妹们转告门徒往加利利去等他,天使对他们说:“你们可以去,告诉他的门徒和彼得说他在你们以先往加利利去,在那里你们要见他。”主在这里不特别提起约翰的名字,不特别提起雅各的名字,而特别提起彼得,就是诚恐彼得忧伤过度,起不来,所以特别提到彼得的名字,表明主仍然爱彼得,主依然纪念彼得。还不止呢,主恐怕彼得知道主复活了更觉羞愧,更觉得不敢见主的面,所以他又在复活的那天特别向彼得个人显现,这是路加福音24章和哥林多前书15章里记载的。还不止,我们的主惟恐彼得觉得他这么得罪主之后,虽蒙主的赦免,可是他再没有属灵的前途,再不配事奉主了,算了,还是回到老本行去吧,所以主又一次在提比哩亚海边向彼得显现,亲自对他说:“你喂养我的小羊”“你牧养我的羊”“你喂养我的羊”。弟兄姊妹,你看到了么?主的赦免是这么完全,这么彻底,这么有恩慈和怜悯,而我们对弟兄的赦免是怎么一会事呢?

      赦免是得赦免的条件
      弟兄姊妹,别看彼此饶恕是一件小事情,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别以为赦免是我的主权,人得罪我,我饶恕他或是不饶恕他这是我的主权,我高兴就赦免,我不高兴就不赦免,小事情可以马马虎虎我就赦免,至于大事情就算是人向我赔罪,我还是不能赦免他。在到处高喊人权、自由的今天,这种事情不是不可能发生。弟兄姊妹,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不能赦免别人,那么天上的父也不能赦免你。赦免是得赦免的必要条件。圣经很多地方都有同样的教导:“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太6:12,14-15)“你们站着祷告的时候,若想起有人得罪你们就当饶恕他,好叫你们在天上的父也饶恕你们的过犯,你们若不饶恕人,你们在天上的父也不饶恕你们的过犯”(可11:25-26)“你们要饶恕人就必蒙饶恕” “那不怜悯人的也要受无怜悯的审判。怜悯原是向审判夸胜”(雅2:13)。弟兄姊妹,在新约中好多处劝人饶恕弟兄的地方,都带着一句话就是你饶恕人,主就必饶恕你,你不饶恕人,主也必不饶恕你,这是非常肯定的。

      弟兄妹妹,你与我今天能否说我是没有什么罪,没有什么亏欠,再不需要主来赦免我了,在那一天基督台前审判的时候,我是没有一件交不出帐的。弟兄姊妹,我们能否这么说?别忘了,我们亏缺神的荣耀,我们亏欠福音的债,我们亏欠弟兄间的彼此相爱……,我们满了亏欠,在基督台前我们要得着主的赦免,就除非我们今天能赦免人,怜悯原是向审判夸胜。审判是公义的,没有一件可以向审判说情,可以向审判通融。只有怜悯可以,因为怜悯原是向审判夸胜。许多时候,我们读马太福音18章里那个比喻,我们看见那个恶仆人得了一千万两银子的宽恕,却不肯赦免他的弟兄十两银子的债,他掐住他弟兄的喉咙定他弟兄的罪,我们觉得那个人太不应该,太岂有此理了,可是会不会我们就是那个人呢?弟兄姊妹,如果我们不能饶恕弟兄,我们岂不就像那个人一样么?那个人的结局是多么危险,多么可怕!

      摘自 《彼此饶恕》

      Monday, May 24, 2010

      袋鼠的故鄉(上)

      除非,帶著神的愛和天國的使命,否則很難在這種地方待下去。

      如婷阿姨問以諾:「你最喜歡的食物是甚麼?」

      他說:「袋鼠的尾巴、蜜蟻(honey ants),和bush plum(一種澳洲中部灌木叢長的小野果)……」

      初熟的果子

      以諾是台灣宣教士黃明芳和澳洲同工施大衛的愛情結晶,他們兩人在澳洲中部的原住民——亞馬他拉族(Anmatyerre)當中傳福音、翻譯聖經。二OO七年的復活節,在亞馬他拉族中發生一件大事:經過大衛、明芳六年的努力,第一本亞馬他拉語的馬可福音和聆聽版的CD終於問世了!而且就選在復活節舉行奉獻禮。這卷聖經也是台灣威克理夫會員參與聖經翻譯事工當中,獻給神初熟的果子。

      澳洲的原住民原本共有四百多族,但隨著都市化及外來移民的增加,他們逐漸邊緣化,目前只剩下二百多族仍然講自己的母語。而且澳洲原住民的人口,相較於白人及新移民人口,比例相當懸殊,只有百分之零點八,不像紐西蘭的毛利人,在人數上與移民人口的比例約占百分之二,差距較小,在社會上有較大的發言權。加上沒有順利從狩獵、撿拾維生的生活形態,過渡變成農耕或工業形態,與現代生活顯得格格不入。更令人吃驚的是,有一位紐西蘭同工告訴我,十九世紀時,澳洲白人常常把原住民當成野獸,作為打獵的對象,甚至把獵原住民當成主日下午的餘興節目;人類的傲慢與偏見,到這種地步,真是不可思議!

      人到心不到

      到了廿世紀初,開始有德國的宣教士對澳洲原住民傳福音,其中又以路德會為主。福音進入大衛、明芳所服事的亞馬他拉族中,已有五十年,並有幾位牧師被按立,遇有重大典禮,便穿上牧師袍,顯得頗正式。由於牧師手上拿著一本禮儀本,和一本其他語族的聖經;崇拜時,坐在地板上的男男女女,要不是打瞌睡、魂遊象外,就是交頭接耳,甚至有些根本就坐在活動中心門外,人到心不到,因為牧師照著禮儀本唸,民眾瞭解的不多。

      大衛、明芳在亞族當中服事已經六年,信徒的生命並沒有太大轉變的跡象。有一位牧師才剛坐完牢出來,原因是他的車子沒有按規定向政府登記。他們不以為意,因為在監獄裏三餐定時,又可以聊天、洗澡、看電視,像度假一樣,幾個月以後又放出來。一般百姓酗酒、吸食汽油,戕害自己身體的情形更是時有所聞。

      然而,明芳開始藉著為聖經故事著色的活動,每次聚會都能召聚一群孩子。他們繪畫的能力,好像與生俱來,非常有潛力,難怪經過政府輔導,在Alice Springs已成立許多家原住民藝術館,所販售的版畫有許多銷往歐洲,價格高得驚人,原住民藝術家也變得相當富裕。希望孩子們耳濡目染,對神的話語能有多一些瞭解,隨著母語聖經逐卷被翻譯出來,盼望神活潑的道,能夠真正提升亞族人。 ……

      Friday, May 21, 2010

      乐在敬拜的生活

      你的教会是否和大多数教会一样,对于崇拜中不同的敬拜方式,有过一番讨论?敬拜的论战当中,人们往往想要支持其中一种看法。有人支持热门音乐,有人偏好传统圣诗,教会可以怎么样透过敬拜培养会友的信心?唐慕华会帮助你了解为什么教会对于敬拜有这么多的歧见,指出讨论蒋白的议题,该把焦点放在哪里。

      详细信息:
      敬拜的真谛,不只是唱唱诗歌跳跳舞,而是献上生命中的每一天来荣耀上帝,敬拜确实是塑造成熟的基督徒灵命,不可或缺的一环。合神心意的敬拜,不仅使我们自然流露对上帝的爱慕,也让我们更认识上帝,预备順服他的计划。
      本书以诗篇九十六篇为骨干,深层探讨今日我们应当如何敬拜永活的真神,带领你看见神对未来的应许,并且重新享受敬拜生活。
      身兼神学家、作家、音乐家的唐慕华将带你再思敬拜议题:教会该用传统或是当代风格敬拜?该唱圣诗还是敬拜赞美歌曲?要用管风琴还是吉他伴奏才对?敬拜如何影响我们每日的生活?正确的末世观点,会如何提升我们的敬拜?

      摘自 唐慕华 著,林秀娟 译 《乐在敬拜的生活

      Tuesday, May 18, 2010

      彼此饶恕(上)

      马太福音 6 章 14-15 节: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
      歌罗西书 3 章 13 节:倘若这人与那人有嫌隙,总要彼此包容,彼此饶恕;主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
      以弗所书 4 章 32 节:并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 神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
      雅各书 2 章 13 节:因为那不怜悯人的,也要受无怜悯的审判,怜悯原是向审判夸胜。

      弟兄姊妹,自从我们得救那天起,我们藉着圣灵的浸进入了基督的身体,作了基督身体里的一个肢体;自从我们得救那天起,我们进入教会作了一个弟兄或姊妹;自从那一天起我们就有了一个新的生活,就是弟兄彼此之间的生活。这个彼此之间的关系,对于教会,对于信徒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弟兄姊妹,让我们记得,弟兄与弟兄之间的生活是一个见证,这个见证如果好,神要得荣耀,撒但要受羞辱,让我们也记得弟兄与弟兄彼此之间生活得好,也是教会蒙祝福的一个条件。如果弟兄与弟兄之间彼此的关系是正常的,是好的,教会要蒙福要复兴,正象经上所说:“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这好比那贵重的油浇在亚伦的头上,流到胡须,又流到他的衣襟,又好比黑门的甘露降在锡安山,因为在那里有耶和华所命定的福,就是永远的生命”(诗133篇)。 反过来说,弟兄与弟兄之间彼此的关系如果不正常,这就是留给撒但的破口,让撒但有机会攻击教会,教会就要受到亏损了。所以,弟兄姊妹,我们不光是注意到如何爱神,如何建立与神之间的关系,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如何对待与你同蒙恩召的弟兄姊妹,如何与他们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

      弟兄姊妹,你可以把圣经中凡有“彼此”和“互相”这样字眼的经节找出来放在一起读一读,你就可以找到许多许多:彼此相顾(林前12:25),彼此顺服(彼前5:5),彼此洗脚(约13:14),彼此认罪(雅5:16),彼此劝慰(帖前4:18,5:11),彼此包容(西3:13),彼此接纳(罗15:7), 彼此教导(西3:16),彼此相劝(来3:13)彼此同心(罗15:5),彼此亲热,彼此推让(罗12:10),彼此和睦(帖前5:13)彼此建立(14:19)等等,还有反面的话:彼此论断(罗14:13),彼此惹气(加5:25),彼此消灭(加5:15)彼此埋怨(雅5:9)彼此说谎(西3:9),彼此相恨(多3:3)等等,这些是说到“彼此”的圣经节,还有与“彼此”意义相仿的“互相”,这些圣经节就如:互相宽容(弗5:2),互相建立( 帖前5:11),互相联络(罗12:5),互相款待(彼前4:9),互相劝戒(西3:16),互相服事(加5:13),互相担当重担(加6:2)等等。这些的“彼此”这些的“互相”都是说到弟兄和弟兄之间的生活。

      刚才我们在上面已经看到了圣经提到好多方面的“彼此”,我也不可能把它们都一次讲完,所以今天我们在这里先看其中的一个“彼此”,就是彼此饶恕。圣灵藉着保罗在歌罗西书3章13节说:“倘若这人与那人有嫌隙,总要彼此包容,彼此饶恕。主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又在以弗所书 4章32节说:“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神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

      弟兄姊妹,这里所说的饶恕是指有些事得罪了你个人,而你有权饶恕的事,有些事不是得罪你个人,而你个人也没有权力可以饶恕的,就不在今天我们讨论的范围之内。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只是关于我们当中个人与个人的事。彼此饶恕的“彼此”也不是指一定要双方同时都得罪对方,然后双方同时都饶恕对方,不是说如果只有你得罪我,我就不饶恕你,除非我也有得罪你之的地方,我也有错落在你手里,那么你饶恕我,我也饶恕你;弟兄姊妹,这是交换饶恕,不是彼此饶恕。彼此饶恕是指若有弟兄得罪我,我就饶恕他,我若得罪弟兄,弟兄也饶恕我,不论哪一方得罪哪一方,彼此都当饶恕。弟兄姊妹,我们中间有没有彼此饶恕的事实,你有否得罪弟兄,弟兄有否得罪你,你有否饶恕弟兄?弟兄有否饶恕你?……

      Monday, May 17, 2010

      我的職業是 (下)

      圖書館長兼巫醫

      孩子與婦女們喜歡來我所設立的小小「圖書館」閱讀書籍 (其實只是看圖片),我除了一一教導他們如何辨認書的上下方、握書、翻書之外,同時也鼓勵他們認字。

      夜晚,清風徐來,戶外乘涼的人們聽完孩子們的讚美歌聲後,我搖身一變,成了說書人,開始連演帶說地講述聖經或個人生活故事。

      幾乎每天,大人小孩會來請我在他們的傷口上抹藥,常有機會一起討論醫藥問題,並教導他們認識各種病症的原由與處理。在巫術興盛又極缺乏醫藥的地區,帶領大家依靠上帝的權能,用禱告醫病趕鬼,更是我當仁不讓的要務。這時,村民可能也把我當成「巫醫」之一。

      各村的教會牧者與同工,是我在當地服事的重要本土後盾。除了分擔教會的小部分主日教導外,在關懷他們的同時,家庭婚姻諮商輔導及內在醫治,也成了極重要的服事項目。

      與村民在一起,我們經常討論農業、經濟、教育等社區發展的話題。「如何協助叢林裏的村落在各方面有所改善?」的構思,簡直是如影隨行地跟著我。

      空閒時,我閱讀朋友寄來的生活雜誌或食譜,仍不斷地想著:「可以如何應用當地食材,為婦女們設計下一次的創意烹飪課?」

      結語

      該如何填寫我的「職業」呢?耶穌說:「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十三:34~35)我想,不論是甚麼「職業」,最重要的,還是成為當地人真心的朋友與家人。

      摘自 中華威克理夫聖經翻譯會巴紐宣教士•劉力慈 著《我的職業是》

      Friday, May 14, 2010

      敬拜的教會,敬拜的生活(下)

      什麼是敬拜?
      聖經裏「敬拜」的原意是「屈身俯伏」,舊約出現了94次,新約出現了57次,但其含意皆同。「屈身俯伏」簡單地說就是「屈服」,屈身俯伏在上帝的面前低頭下拜,是謂敬拜。創世紀22:5出現了第一次的「敬拜」─亞伯拉罕說:「你們且在這裏等候,我帶著童子到山上拜一拜。」

      「屈身俯伏」是敬拜的外在動作,「屈服」則為內在的動作。人在上帝的面前屈服,就是敬拜。「屈服」代表:人以上帝為上帝,承認自己只是受造的人,在上帝面前必須完全屈服、降服於祂,祂要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因為祂是我的主人,我是祂的奴才,所以我完全降服在祂面前。

      心靈上真實屈服的態度,就是敬拜。所以耶穌說:「敬拜既不在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敬拜是用心靈和誠實。」因為只有心靈和誠實才能表明內心的屈服。

      敬拜指的不僅是外在的屈身俯伏─其實外在的動作並不重要;想在山上或殿裏也無所謂,重要的是內心。假如你覺得在山上能表達你的屈服,你就到山上;假如禱告能夠表達你對上帝的屈服,你就禱告;唱歌、靜默俯伏在上帝面前比較能表達你的屈服,你就趴在那裏懊悔。

      如果敬拜是表達我們裏面對上帝的屈服,那麼是否在禮拜天的早上十點,我們才表達內心的屈服呢?斷然不是,而是在我們每一個時刻都對上帝表現屈服,才謂敬拜的人生。

      敬拜的生活
      敬拜是生活、是態度、是對上帝的回應─上帝是主,我們是受造的,我們以願意屈服在祂面前來回應祂。所以,我們的回應可能是喜樂的,因為祂造了我們,並讓我們親近祂;回應可能是感恩,因為祂賦予我們權利來敬拜祂;回應可能是享受,享受神的同在;回應也可能是領受神的話語和吩咐、在神面前悔改……。敬拜也可以節慶、懼怕的方式回應,甚而獻上自己的生命、或決志於某種行動。敬拜也是接受神加給我們的負擔。

      因此,根據不同的情況,敬拜就有不同的表現與回應。重要的是:敬拜不是外在的行為,而是內心回應的態度。

      不過,敬拜的回應,當然要借重於行動。聖經裏記載了許多行動,包括靜默、和上帝說話、採用獻祭等禮儀、禱告、唱詩、宣告、呼喊、稱頌、跳舞、讀經、宣讀神的話、聽道、奉獻等。

      敬拜也是聚會,上帝喜歡祂的百姓聚在一起。將來在天上有神的會,在地上也要有神的會,使百姓藉著聚會,讓耶和華得著榮耀。也許聚會裏的每一個人對上帝的回應不一定一致,但我們可以聚在一起,透過大家比較一致的稱頌、敬拜和靜默,一同在聚會裏敬拜上帝,讓上帝得著榮耀。

      那麼,聚會的形式便可能是歡樂節慶、研經會、禱告會、愛宴等。愛宴也是敬拜。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就舉行了一次愛宴。所以保羅說:當日主傳給我的乃是這樣。在耶路撒冷建立起教會的那三千人,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由此可知,愛宴也是敬拜。

      音樂會、營會、典禮、在社區服事等,都是敬拜。每個教會的宣教觀也許不盡相同,假使教會的宣教觀認為是「關懷社會本身」,就會以「關懷社會本身」做為敬拜的方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領受,我們可以不同意,但是要尊重彼此的神學。

      摘自 夏忠堅牧師 著 《敬拜的教會,敬拜的生活

      Tuesday, May 11, 2010

      量“恩”而为

      美国总统布什有一句名言:“我们不求与我们的力量相等的任务,乃求与我们的任务相等的力量。”这几年,我对这句话有着深深的共鸣与感触。

      我的本性相当谨慎、保守,我善于先评估自己的内在资源,先评估自己的优势、精力,进而再决定自己该做哪些事、该舍哪些事。

      从某个角度来看,这或许是个优点。的确。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懂得“量力而为”总是让我能够集中精力去把某些该做的事做好,也让我总不至于一败涂地。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地,有越来越多的事情开始进入我的生命中,我的身份越来越多元、越来越忙碌,时间也越来越不够用。

      许多朋友觉得我之所以能兼顾写书、医学院教职、医院治疗师以及博士生的四重身份,必定是因为我非常擅长时间管理与规划,或是我在某方面实在是什么天赋异秉之类的。但其实,这些揣测都错了!论资历,我的年纪还轻,论能力,我的能力根本平凡至极。

      平心而论。以我个人的资质与条件,近年来我所做的许多事其实都是远远超过我能力范围的。我之所以在旁人眼中看似能一次兼顾许多的身份,能同时做许多不同性质的事,是因为我改变了过去那种“量力而为”的态度。我告诉我自己:如果我继续秉持“量力而为”的生活观,我不可能成为合乎上帝使用的器皿。我开始学习、尝试一个新的功课一量“恩”而为!

      可不是吗?我们能做多少事,关键不在于我们本身有多少“实力”,乃在于上帝将要给我们多少“恩典”。如果我们用自己有限的实力来衡量自己该做哪些事,那么我们能做的事必然极有限;然而,若是我们能用上帝无限可能的恩典来衡量自己该做哪些事,则我们的生命必会有许多惊喜与感动。

      您期待自己能更被上帝所使用吗?当心中有特定的感动时,千万不要“量力而为”,这会使人心怯,您应该“量恩而为”!如果这些事真是上帝要您去做的,即便目标远超过您个人的实力,他也会赐下足够的恩典,让您去达到目标。

      《主的恩典够我用》是我很喜欢的一首诗歌,歌词开头唱道: “当我受特殊试炼和痛苦的时候,主耶稣就告诉我恩典够用;每当我灰心失望、完全无助的时候,主耶稣就告诉我恩典够用。”

      您是否也常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做某些事?常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面对某些挑战与压力?如果那些事真是上帝要你我去做的,真是上帝要你我去面对的,那,不妨“量恩而为”吧!与您共勉之。

      摘自《信心是一把梯》

      Monday, May 10, 2010

      我的職業是 (上)

      與村民在一起,我們經常討論農業、經濟、教育等社區發展的話題。

      每次我填表,面對「職業」欄那小小的一格,總是猶豫,並思索好一會兒。想到我在村落生活的種種,又再回到原本生長的社會,到底我的職業是甚麼?實在一言難盡。

      我是全能修理師

      某次,我沿著卡拉瓦綠河用獨木舟旅行的途中,在一個村落借宿過夜。與接待家庭歡樂地閒聊後,忽然,這家的長子又謙卑又自豪地拿出一台照相機,請我修理。我一面心中禱告呼求上帝,一面詢問對方「症狀」,並摸索查看。還好,那是早期軟片捲軸式的機型。我很快就找出原因:因為捲軸的齒輪磨損,導致無法正常捲片,而產生影像重疊現象。我只能建議他到城裏看看,是否有零件可換,或者再買一台新的。

      住在叢林裏,村民們常拿各式各樣的東西來請我修理,如:進了水的手錶、斷開的錶鍊、壓歪的眼鏡、只能顯示一半字型的打字機……。感謝神,在我過去無知的歲月裏,不知不覺中累積了點小常識,竟能在此時為朋友們提供一點服務或建議。

      傳道保母裁縫師

      平日除了籌辦識字教育、訓練同工和母語老師、帶領聖經翻譯,並引導同工屬靈生命的成長之外,村裏的孩子幾乎每天都會來問我:「黃昏時,我們一起去玩躲貓貓、貓捉老鼠,好不好?」鄰居媽媽也常常會在出門前把小孩帶來我這,託我順便照顧一下。這時,我的角色從孩童的玩伴,轉變成保母。

      有時,我看到孩子們身上唯一的衣褲實在破得可以,常忍不住叫他們脫下來,幫他們補一補。村民們看到我一針一線地縫補衣裳,總體貼地建議:「為甚麼不買一台縫紉機運進來?」我只有笑笑地回答:「若是有了一台縫紉機,那我就會變得非常忙碌嘍!」另外,我也找機會送婦女們針線,教導有興趣學習的人如何補衣裳。布,是外來文化,在傳統生活中,沒有縫補衣裳的工具及技術。 ……

      Friday, May 7, 2010

      敬拜的教會,敬拜的生活(上)

      教會的成長,基本上有八件事;而最核心的,是教牧的成長。教牧若不成長,則教會就不能成長。

      教會成長簡論
      教會建立在耶穌的根基上,也是建立在耶穌使徒的傳承上。因此教會的核心就在教牧團隊。
      敬拜、團契、教育、事奉、宣教是教會的五個主要目的和功能,它們若不能有層次地(神學→策略→訓練→事工→生命建造)往外發展,教會就會徒勞無功、原地打轉,生命也未得建造。

      敬拜若流於形式,只產生音樂,可以讓會眾心情很high,卻無法讓上帝的心得到滿足。也就是說,沒有好的訓練,就產生不了好的事工;沒有好的事工,就產生不了好的生命建造。因此,教會從核心到五個主要目的,一定要循序發展。

      同心圓裏的五支箭頭往外拉,代表動力。教會的動力來自聖靈的能力。你的教會有讓聖靈掌權嗎?有讓聖靈自由運行嗎?聖靈若不能在你教會裏作工,教會怎會有動力呢?

      教會第二個主要的動力是信徒的委身。若教會不能要求信徒委身,教會就沒有成長的動力。
      同心圓的圓圈把五個目的聯結、框在一起,不會有一落單。換言之,圓圈是教會的管理。

      總括而言,教會成長需要以教牧發展、教會動力、教會管理為推力,平衡地建構敬拜、團契、教育、事奉、宣教等五個目的。

      你的教會需要怎樣的敬拜,就需要怎樣的訓練。有禮儀型、釋放型或複合型的敬拜,端看那一型最適合你的教會。

      有了方法,事工就會產生。或者你會體認到事工其實不是你的目標,生命建造才是,這樣你就懂得運用事工去建造生命。

      目的導向的教會
      要完整落實教會的五個基本目的,我們可以運用「生命建造的程序」(菱形棒球場)─讓人委身於教會,是達到團契的目的;讓人委身於成長,是教育的目的;讓人委身於事奉,是達到事奉的目的;讓人委身於宣教,是達到宣教的目的。這四項帶著動力和管理的程序而運轉得宜時,就能讓上帝得榮耀;而讓上帝得榮耀,就是敬拜的目的─棒球場中央的投手板上就放著「敬拜」。

      想讓每一個目的都達到,方法千萬不能繁瑣,越簡化越好,讓人容易做到。讓每一壘都有課程,上完課程後,就要求他委身,並透過小組讓他保持委身。這就是「目的導向」的過程。有人認為小組教會與目的導向教會有衝突,其實,目的導向完全需要透過小組來運作,只有小組能夠讓教會的五個基本目的完全達到。

      「尼希米52計劃」是一個要用六年時間來完成的計劃,並已從2003年開始。2003年我們使用的書是《標竿人生》(華理克牧師著),書裏談到上帝創造每一人的目的,就是:要達到榮耀神(敬拜);要愛上帝的教會和肢體(團契);要學像耶穌(教育);要愛人和服事人(事奉);要把上帝的訊息帶給人(宣教)。所以,每一個人都要活出這五個目的,即為「標竿人生」。

      2003年我們使用《標竿人生》;2004年用《敬拜人生》;2005年用《團契人生》;2006年《成長人生》;2007年《事奉人生》;2008年《宣教人生》。我們要用這六年來建造教會和生命……

      Thursday, May 6, 2010

      张牧师生日


      •點擊圖片看更多

      张牧师生日,崇拜后,午餐招待。

      Tuesday, May 4, 2010

      以利沙祷告说,耶和华啊,求你开这少年人的眼目,使他能看见

      (列王记下六章17节)

      这一个祷告,也是我们需要为己为人求神的,“耶和华啊,开我们的眼目,使我们能看见”;因为在我们四围,和当日神人一样,都是火车火马,等待带领我们进入荣耀的胜利。当我们的眼目开启了以后,我们就能看见生活中所有的事情——无论大小,无论顺逆——都是我们进入胜利的“火车”。

      山一般大的难处,也可以做我们的“火车”,只消我们看它是我们的“火车”;反而言之,芥菜子那样的小事也可以做我们的“极轧闹车”。(印度教中费熙奴偶像所乘之车谓之“极轧闹车”。当车出行时,教徒躺身于地,任轮滚过伤命)。

      这是我们各人自己定规的。这并不在事情的大小,乃在我们如何去看它。如果我们躺下来,任其滚过,顶小的难处也是我们的“极轧闹车”;如果我们爬上去,乘在上面,天大的难事也是神的“火车”,带领我们进入胜利的。——司密斯(H.W.Smith)

      神不能重用一个失望的人,因为仇敌的诡计就是尽力将神的子民推入绝望的境地去。常有人说:“垂头丧气的军队出去打仗,结果是稳败的。”这句话一点不错。今天我们需要知道仇敌怎样在我们的里面施行攻击,我们应当怎样去抵挡他。如果仇敌能把我们逐出阵地,他就能“折磨”(但以理书七章二十五节)我们,叫我们全然失败,失去胜利的呼声。所以我们应当怎样小心站牢我们的阵地啊!

      摘自 《以利沙祷告说,耶和华啊,求你开这少年人的眼目,使他能看见》

      Monday, May 3, 2010

      多給他一點愛(下)

      Florence人生的前半在努力尋找:我是誰?她坦言,小時候埋怨父母把生她為混血兒和少數族裔。哈佛大學畢業後,她為了想在聯合國當傳譯,便下功夫把德語學好,沒想到打開了在德國免學費習醫的大門,而天父早已安排了她人生下半場將在台東,完成「我是誰?」的探索。

      Edmonton的一月總是漫天飛雪,拿俄米和阿璐飛了半個地球,下飛機便直奔醫院。已經半夜了,Florence可愛地塗上口紅,穿好衣服,等待著讓她們接她回家。她們在一起度過了十多天,一生都記得的日子:Florence忍痛還是要吃中國美食、拿俄米時裝表演、一塊兒開懷大笑。Florence把她心愛的小擺設分送給妹妹和好友之後,告別這林間小築,再進安寧病院。令兩位好友最難過的是,下著大雪,Florence還是堅持要坐進計程車送她們去機場!

      二OO七年二月十九日,當Florence的母親聽到Florence已安息主懷的消息時,她說:「我的女兒在平安中了。」

      奉獻台東的異鄉人

      四月一日下午,東醫十一樓禮堂前的鮮花和白紗看起來像是婚禮,「芬芳永存」四個大字,和門口一幅安芳蓮醫師托腮遠眺沉思的彩照,引導來賓進入這場追思音樂會。拿俄米一身黑衣,摟著我便哭個不停。音樂會選的都是Florence喜愛,教過同工們唱的詩歌和聖樂;看著原住民小孩唱Dona nobis pacem(拉丁語:賜你平安之意)我不禁莞爾!米巴奈(阿美話)詩班和G4男聲四重唱的成員多是我認識的東醫老同工,每張熟悉的臉已不再年輕,三十年集體回憶的浪潮湧進心裏,兩小時就在斷斷續續的淚眼中度過。

      Florence的妹妹說:「請多告訴我們點Florence的一切,我們和她聚少離多,所知甚少。」我又是一陣心酸,宣教士的遺願是安葬工場、情歸中華,家人把骨灰帶來,帶走的是陌生友人的深情感激和祝福,僅此而已。

      在南王鎮山坡上有個新開的墓園,園主別具心思地在最高處蓋了一座小教堂,給基督教和天主教信徒用作禮堂和骨灰間。時近復活節,來訪墓的人必定會注意到這裏多了一片碑石,是一位為台東奉獻一生,也是台東人接待過的異鄉人!

      用愛服事人的女宣

      我們一家為Florence的友誼感恩,她讓我們認識她、欣賞她、幫助她。這幾天我一直在思想服事與接受人服事兩者之間的奧妙。主耶穌說,祂來世是為著服事人,不是受人服事;但是,祂樂於和人們一同進餐,在路旁找無花果來吃,烤魚、以水變酒、接受香膏洗腳,祂更讓門徒靠近祂,最後,門徒把祂的身體包裹好放在墓中。祂讓人們在服事主當中,自我得著價值、被肯定,珍惜自己。「因衪軟弱使我剛強,因衪貧窮我成富足」。

      作為女宣教士,作為女性,我們與Florence的一生有甚麼交會點?單身女宣須要獨自承受作為外來人的孤單,神為Florence預備了這些深情的台東好友,彌補了宣教機構的不足。她把愛給了病童,神也以愛環繞她。單身女宣更能很自然地和當地人深交,彼此都得著肯定。是的,「多給他一點愛」是雙向的。

      結語

      讓我建議妳:努力工作、努力製造和享受美好時光、努力留在友伴當中。當妳有需要時,讓友伴來服事妳,不必以強人自居,因為,我們其實都非常、非常的軟弱。

      摘自 龍蕭念全 著 《多給他一點愛》

      Sunday, May 2, 2010

      My Fellowship 10


      •點擊圖片看更多

      萧帝佑牧师主讲 2012 兼中部郊区职员改选。

      Tuesday, April 27, 2010

      人非有信,不能得神的喜悦,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他赏赐那寻求他的人

      (希伯来书十一章6节)

      信心在危急中更能发挥它的力量。

      圣经中充满着危难的日子。他的故事由危难的日子所构成,它的诗篇,是在危难日子中获得的灵感,它的预言也与此有关,它的启示也以此为透露的媒介。

      危难的日子是通往光明之路的踏脚石,是神的机会,也是人类智慧的训练所。

      诗篇第一百零七篇歌颂耶和华的慈爱,此外在每个救赎的故事中,危急存亡之秋,往往是神的好机会。人的才智穷竭,绝望无援的时候,是神的能力开始发挥。记得吗? 神曾应许──对从未生过孩子而老的形同朽木的夫妇,讲可获有后裔,并且多如天上的星,又如海边的沙。你可翻开圣经再读一读以色列人过红海得救的故事。还有以色列人抬着约柜,从约旦河中赦水而过的故事。还有,亚撒、约沙法和希西家被苦难逼迫,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他们是怎样祈祷的。 再温习一下尼希米、但以理、何西阿和哈巴古的历史。再以敬畏的心默默立于客西马尼的幽暗中,到约瑟家的坟墓旁,回想那些可怕的日子,去拜访最初创立教会的见证人,去探问使徒在危难日子中所经历的故事。

      危急胜于灰心。

      信心不会使危急变成绝望。 信心的任务是支持你去解决危难,在危难之际,信心的反面就是灰心,信心维持不变,就能的胜。

      在危难之际,恐怕没有比那三个希伯来子民所表现更伟大。他们的处境虽然危急万分,但他们仍能勇敢的回答道: “我们事奉的神,必能把我们救出这烈焰的火窑; 他更能把我们从暴君的手里救出来,但即使不是如此,暴君你也该知道,我们决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偶像。”(参阅但以理书第三章 )

      “但即使不是如此”,这句话何等令人钦佩。

      我想把剩余的篇幅,来说起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请深切的体会其中“然而”二字:“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深沉的黑暗已经笼罩着主的灵魂。信靠神,就有危险受流血的痛苦,甚至沦入死亡的深渊,──然而!

      现在拿起你们的歌本子,唱你们所最喜爱的,那些赞美危急中的诗吧。

      摘自 蔡特威克(Rev.S.Chadwick) 著 《人非有信,不能得神的喜悦,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他赏赐那寻求他的人》

      Monday, April 26, 2010

      多給他一點愛(上)

      我們的大女兒和Florence一樣生於紐約,兩女兒難得有華人跟她們說美語,自然大樂。我們又同是廣東人,吃的口味相近,我能夠對於她作為「雙文化人」的甘苦,表示理解,我們可以說是無話不談。

      一年後我們離開台東,往後的廿年我們見面至少十次,大多是她來看我們,品嚐當地美食。在這期間,我們也接到她的來信或電子郵件,報喜也報憂。透過她,我們和曾是第二家鄉的台東保持著連繫,我們兩次回台東,都由她來接待,還用許多照片剪輯了一張大海報貼在我們房間門口。

      我們的小女兒一度想唸醫,以Florence為模範。去年夏天,女兒陪我去看她,她們的話題轉為「雙文化人的甘苦和神的命定」,我為她們的美好相交和惺惺相惜歡欣。同是「雙文化人」,能夠一起尋根,解釋和拼湊生命中一些不容易領悟的文化碎片,是十分珍貴的心靈醫治。

      Florence的一生充滿挑戰,她用心力精彩地去活,靠基督的愛去饒恕和承擔;她真誠地愛身邊每一個人,也在家鄉和所到之處贏得許多一輩子的友誼。她實在捨不得台東,多次向我表示,她想回到台東度過她人生最後一程。然而,天父的安排最美,她回到闊別多年的親人和母會,她見到父親的最後一面,而且全家聚在一起懷念父親。一月底,我們和她通電話,想不到那是在地上最後一次了。她送給我們兩張古典音樂光碟,均是品味極高,由名師指揮、演奏的,想是因她生長在文化之都——紐約。

      出色的織帳棚者

      Florence是一位很有愛心又有正義感的小兒科基督徒醫師。外子維耐記得:每週四,台東基督教醫院有醫師早餐會,Florence的話不多,總是很專注地聆聽、沉思;每次接生,大家總很放心地把初生兒交給她。她時常為小病人憂心忡忡,小兒科人手經常短缺,當她不能再收病人,否則會應付不時來,她便叫護士不要讓她看見央求入院的家長和病童,她說:「因為我如果看見,我一定會收他,但又不能疏忽已住進來的孩子們。」

      安醫師診療病童時精準沉著,即使很累了,她還是耐心地找嬰兒的靜脈血管。她讀過不少宣教著作,以廿一世紀宣教的說法,她是一位出色的織帳棚者,或稱「專業宣教人」——既在專業上有卓越的表現,又願意過簡樸生活。頭幾年,她每年回加拿大工作兩個月,存一些錢又回東醫當義工。

      她其他與醫學有關的貢獻,以後一定會有人認真收集,這裏簡單提一兩件,如:她自動請纓,為台灣疾病管制局精準地翻譯疫情報導,整理三十年來東醫的病歷,以保存重要和有特色者;她堅持在一所醫學院中向學生演講,不能刪去她個人信仰的句子。是的,Florence總是選擇上好的,絕不妥協!

      非典型的宣教士

      Florence從不以宣教士自居,我們夫婦倆戲稱她是「非典型」的宣教士。Florence在傳統的宣教團隊中顯得害羞和生澀,在原住民當中反而活潑、自然;她跟大夥上山涉水,台東縣跑透透。在病房中的她既專業又感性,她曾在病歷上寫著「多給他一點愛」,當中華民國總統頒獎給她時,「多給他一點愛」成了名言。 ……

      Thursday, April 22, 2010

      什麼是團契?!

      團契的英文是fellowship;fellow=夥伴,ship=relationship(關係)
最重要的團契三大要素:有份、相交、分享
團契成員在彼此的生命中有份。
相交,指我們是一群在基督裡彼此往來互動的人。
我們的成員多半是對基督教信仰有興趣的人,認真看待關於自己未來、生命、信仰的事。
而分享,團契就是一群人同在主裡一同服事一同禱告,一同為主而活,互相扶持。
彼此之間互相關懷分享。因愛是從神而來!





      愛的團契,屬靈的團契
      我們常講,一個團契若沒有愛,就不能算是一個“團契”了。只能算是一個俱樂部罷了。
那愛,愛從何來?愛從 上帝而來。所以一個團契是根基於耶穌基督的愛。
換句話說,一個團契是要有上帝的靈與我們同在才能成為一個真正愛的團契。
感謝主,在新的一年,我們所需要的,正是一份愛,一份從上帝寄過來的限時掛號。
希望大家能常常禱告,與上帝交通,因為有了禱告這個“管道”。
上帝就能進駐你的心裡,愛也就住進你的心了。
也希望契友間能互相關懷,彼此關懷會讓大家更喜歡這個團契,
彼此關懷能讓大家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多多禱告,多愛別人,多與上帝同在。
漸漸的,愛的團契就能成為成長的團契了。

      摘自 http://blog.yam.com/leaderfellowship/article/9681818

      Tuesday, April 20, 2010

      似乎忧愁,却是常常快乐的

      (哥林多后书六章10节)
      主张苦行主义者,连流泪也在禁止之列;基督徒却不然。许多时候,我们忧闷得发昏;当剪毛的剪刀碰在颤抖的肉上时,当仇敌的欺侮达到顶点时,当我们的心几乎碎裂时,最自然我们巴不得寻找机会痛哭一场,释出胸中的忧愁。但是还有一个比痛哭更好的方法。

      航海者知道甘泉是在苦且咸的海水中找到的;旅行家知道阿尔卑斯山最美丽的花,是生在最荒僻,最崎岖的山路上的;属灵人知道最宝贵的诗篇是在最痛苦的时候写成的。

      所以让我们在黑暗中赞美神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试炼越深,愿我们的歌声越高。亲爱的,你有没有学会这个功课呢?我们不只要忍受神的旨意,拣选神的旨意,遵行神的旨意,并且要用赞美来欢迎神的旨意

      摘自 《火中的试验 (Tried as by Fire) 》

      Monday, April 19, 2010

      
祂引导,我跟随(下)

      上帝保护引领

我们请人代祷。有一个九十岁的姊妹寄来出埃及记廿三章廿节的经文:「我差遣使者在你前面,在路上保护你,领你到我所预备的地方去。」我们把它贴在冰箱上,因著这个提醒,我们在全球寻找不同的学校。我们在网路上填写申请表,寄到一所著名的学校,却发现他们根本没收到申请表。我们认为那是上帝关闭了这扇门。

      

同时,我们也看到台湾马礼逊美国学校的网站。我们愈读其异象声明,愈感到上帝似乎在鼓动我们。我们填表寄出两天后,就接到来自总校长的电话。在交谈中,我们愈发相信这是上帝要带我们去的地方。

      第二次挑战



      出发是个问题,但是,如何卖掉房子、打包行李,再度搬迁,又是另外一回事。从教研究生转换到教国中生,不知会怎么样?我们的房子一个礼拜就卖掉了,并且新屋主要在我上完大学最后一堂课的那天搬进来。我们带著父母的祝福和手中的护照,期待上帝在我们新的生命篇章中的计划。



      结语

      

在台中马礼逊学校三年之后,我们回顾上帝之手在我们生命中的带领,感到十分喜乐,因为祂的恩典在我们五十五岁时够用,正如我们在廿五岁时一样的够用。

      摘自 穆台德(Dr. Ted Moon) 著,余磊译 《
祂引导,我跟随》

      Saturday, April 17, 2010

      何为宣教



      尽宣教使命,得未得之民。

      Thursday, April 15, 2010

      團契生命與團契生活 (下)

      請思考一個問題:主日崇拜的人中有多少百分比參加團契?教會是基督的身體,若有一部份雖仍然在身上,卻沒有功能,而且還佔了一半的比例,那這樣的教會就是「中風」的教會,因為身體有一半要拖著走。然而參加團契的,是否就真的有團契生活呢?

      使徒行傳裏提到「同心合意、交接、一同擁有、一同領受、同負一軛、捐輸、幫補」等等,就是在說明何謂「團契的生活」。很多教會慢慢走向小組化,但小組也能過團契生活才是重點。

      團契就是一種伙伴關係,彼此間處於相交的狀態,具有同有、同享、同心合意、同負一軛、互通有無的一種親密關係,我們說這樣的親密關係叫做「團契」。
  在教會建立團契生活其實不太容易。以前的保險服務多是壽險,不像現在比較傾向理財的規畫,因而曾有信徒問賽克牧師:「基督徒可不可以買保險?」好像買了保險,就對神不太有信心。賽克牧師回答:「不在於可不可以,而是有沒有需要。而我們教會的信徒沒有需要,因為我們教會信徒出了問題,我們教會會負他所有的責任。」充份顯示這是一個有團契生活的教會。

      有個弟兄曾問我:「我出了點事,但教會都不幫助我。我每個月都固定什一奉獻,可是卻沒有得到教會任何幫助。試想:若我每個月百分之十的金錢投資在保險,當我出了事,保險公司怎會不理賠呢?」雖然這位弟兄的態度和措詞有待考慮,但他的論點也沒錯。試問這樣的教會是怎麼牧養信徒的呢?雖然金錢是奉獻給上帝的,但上帝也要教會照顧肢體啊?!從這個小故事可以看出,教會的團契生活不夠,才會產生教會的弟兄姊妹求助無門、無人幫補和捐輸的情況。

      2.團契是結構
      團契是一個結構,為要使更多人能在不同類別或層次的結構裏,過著團契的生活。因此,設計並成立團契的先聖先賢實在是真知灼見、極有智慧!但是,不論你的教會使用何種結構,常會有一種「結構不完整、不夠落實」的情況,那就是:會友不參加小組或團契的,佔了不少比例,而牧者竟然不在意;或牧者在意,卻束手無策。又或者具有結構,品質卻太差,徒有聚會形式,卻無團契生活。團契越大,越不容易有團契生活。

      小組的情況稍微好一點,因為小組是比團契更新的名詞,而小組的本質是為了要過團契的生活,所以新發明的「小組」在聚會時,會多多地談論團契生活的內容。「團契」一詞的時間較為長久,容易使人忘記團契的本質為何。建立小組不是為了趕流行,而是回歸聖經裏最基本結構的單元。因此,不論你的教會多大、多小,小組都會是你教會裏最好的結構,會是你教會必然要走的路。趁著你的教會還小的時候,趕快建立小組,莫等人多時再來建立,那將會困難重重。

      3.團契是生命
      小組必須有團契生活,有著伙伴相交、同有同享、互通有無的關係,有了這樣的關係,就容易吸引人進來,小組就會成長。因此,團契是團契,團契是結構,但還要進入第三個層次:團契是生命。

      如果團契需要共享,那麼我就要建立分享的生命。如果生命不能分享,就不容易有團契。如果團契是伙伴和愛的關係,而我在小組裏卻沒有愛的能力,就無法投入團契。因此,團契更關鍵的是,基督徒能否有團契的生命?若沒有,那麼團契必定很難建造。「標竿人生」就是呼籲基督徒要有敬拜的生命、為敬拜而活,就是要培養他們有團契的生命、為團契而活。所以教會工作的取向,是建造每一位信徒都能得著團契的生命。然而,究竟有多少教會曾關注到這個層面呢?以目前台灣的情況而言,是少之又少。

      團契的生命是什麼?要如何擁有團契生命呢?《團契人生》一書即將推出,要告訴你團契生命的內涵。

      摘自 夏忠堅牧師著《團契生命與團契生活》
      http://www.ccea.org.tw/pr/functioncode/publish2/focusfindshow.asp?sn=854&type=1

      Monday, April 12, 2010

      
祂引导,我跟随(上)

      我差遣使者在你前面,在路上保护你,领你到我所预备的地方去。(出廿三:20)



      在美国住了廿五年,内人与我预备好去上帝要带领我们去的地方。我们没有孩子、没有房子、教育完成,还有父母的祝福,我们愿意顺服上帝的呼召去海外。

      

第一次挑战

      

我们在韩国首尔国际学校任职八年,充满挑战与兴奋,我们完全期望在那里按著生涯规划,度完这一生。未料,上帝呼召我们回到美国的大学和研究所执教。从六年级的教师转任大学的教育部门主管,这是个好机会,也是项挑战。此后的十八年,那真是特别的权利,我能够训练教师,使他们有分于上帝的大使命。在大学任教期间,我有机会旅行,到许多不同的国家教导,返美时虽兴奋,但总觉马不停蹄,少有休息。在我心底,我自问:「上帝还会叫我做什么吗?」 



      寻找直到地极



      此时,我们年过五十,生活舒适,正在购屋、买车,并定期拜访亲人。我们相信上帝应该不会再叫我们搬家,若是要搬,当然是搬到离年事渐高的父母近一点的地方才是。然而,我们相信上帝带领我们再搬。我们开始在「耶路撒冷」(就是我们住的地方)寻找,然后,在「犹大全地和撒玛利亚」(附近地方)有其它工作机会,但我们意识到,上帝要我们寻找「直到地极」(美国本土之外)。
……

      Thursday, April 8, 2010

      團契生命與團契生活 (上)

      「團契人生」與「敬拜人生」都基於目的導向教會建造的觀念。
      有關「目的導向教會」的概念,請參考馬鞍峰教會四壘棒球場的圖示:

      許多教會把「馬鞍峰教會四壘棒球場」圖掛在牆上,並將平日成人主日學的課程替換壘上的階段顯示,就以為是一套教導的系統,但其實並非如此。

      目的導向與團契
      這是一個目標圖、委身圖,也是一個建造目的導向教會的過程圖。有信徒來到你的教會,你需要造就他,讓他完全瞭解並委身在你的教會中。但委身需要具體地說明用怎樣的方式和到什麼程度,才叫做委身。

      「委身」就是忠實地成為我們教會的一份子,加入教會的小組。教會的會員有多少?會員多?還是主日崇拜的人數較多?會員多!主日崇拜人數多?還是小組人數多?主日崇拜多!因此牧者不能只定睛在主日崇拜的人數上,而應該花更多時間著重於牧養真正參加團契和小組的人,他們才是真正委身教會的人。

      那麼其他的人就不用牧養了嗎?當然不。這意思是,你在重點牧養的同時,也要同時考慮如何把周邊的人也慢慢地放進來,讓教會主日崇拜的群眾越來越多,進而成為委身的人。委身的人越多,參與社區服事的人也就越多。

      委身於教會就是要達成「團契」的目的,過一個教會團契的生活。教會五大生活層面裏的第一層就是團契。如果信徒能委身於團契,就能《疾奔二壘》,委身於成長,讓生命得以成長。生命成長的意義在於:讓信徒每天都能主動地親近神,聆聽並順服神的話。只要信徒能做得到,即使他不參加任何成人主日學,生命也一定能夠成長。

      目的導向的教會就是簡化所有細瑣的事務,將無法達成目的的都先暫停,只進行可以達成目的的。信徒如果要成長,基本要務就是每天親近神,聆聽神的話語並順服,每天都專注於此事。但要如何做到每天都專注在此呢?

      每天委身於成長的人,必然會有更高度的委身,接著就可上《滑向三壘》的課,讓信徒明白何謂「委身事奉」,找出他生命的五個特質(屬靈恩賜、愛好、才能、個性、經驗),然後根據這五項來安排事奉。牧者只要專注讓信徒都能在成長中事奉即可,不需著手太繁瑣的事務。但要注意一點:不會成長的人切莫安排他事奉,否則只會製造事端。因為,倘若事奉的人沒有委身教會(一壘)、沒有委身成長(二壘),生命不成熟,只是空有才能,而教會又只因為有需要,便讓他來事奉的話,事奉通常會“很慘”。倘若有心事奉、委身也不錯,卻能力不足,就是沒有按照他的五個特質來安排適當的事奉。所以,適才適任,信徒事奉才會勝任愉快(三壘)。

      然而,委身於三壘還不夠,他還需要得到裝備,學習如何佈道的課程,才會得人進入教會(《奔回本壘》:宣教)。

      敬拜是這個目標圖、委身圖、過程圖的核心。上帝創造人,就是要人敬拜祂;神設立教會,就是要教會幫助信徒敬拜祂。在佈道會裏可以帶領人信耶穌,終究也是為了讓神可以在永恆裏得到敬拜。因此敬拜是核心,而最優先的評量是宣教。
  「團契人生」就是要幫助教會真正走向上帝賦予教會的目標。

      什麼是「團契」?
      1.團契是團契

      何謂「團契」?團契是新的名詞,在聖經和合本裏找不到,但在希臘文裏就很多。我們常問:「你們教會有多少個團契?」這裏的團契詞性是名詞。或問:「弟兄姊妹的團契生活過得怎樣呢?」這裏的詞性就變成形容詞或動詞了。過去教會比較重視團契,而非團契生活。若團契只有聚會,沒有生活,那似乎是不在意教會。……

      Wednesday, April 7, 2010

      爱心探访HUKM医院



      在复活节的前一个星期日(27/3),班登英达的青年人配合班青服侍组的事工去探访HUKM医院。在这之前,岳圣弟兄和梅芝姐妹一直在思考如何准备有意义又会让病人温馨和接触耶稣复活好消息的礼物。感谢神,我们最后决定送出美丽精致的探访卡+福音单张+团契节目表+祝福小卡+精美十字架(共50分)。我们便到“人人书楼”购买探访卡片和福音单张。但精美十字架怎么办呢?为了献出一片爱心,我们决定亲历亲为,学习做出精美十字架。在国煌和益瀚弟兄的教导和努力下,十字架终于完成了!

      当天,诗班后,我们就聚集在一起,听简短的报告和分组。之后,我们一起宣唱“兴起,兴起为基督歌”,以凝聚和振奋主基督的精兵,然后张牧师就为我们作出发差遣的祷告。感谢主,参与探访的人数大约有25位。我们被分成四组,由拔萍姐妹,珊珊姐妹,华锋弟兄和益瀚弟兄带领。更感谢神的恩带,教会领袖Dr.Yuan夫妇请青年人在PGRM附近的酒家吃顿午餐。每一位青年人都吃的饱饱,以预备下午的爱心探访。

      吃过丰富的午餐,我们便带着既期待又紧张的心情往HUKM出发了。抵达医院后,我们就在医院大厅分组祷告,然后分别在HUKM第四楼和第五楼进行探访工作。因为有些弟兄姐妹是第一次参与探访事工,第一次探访不认识的病人,第一次传福音给不认识的人,所以难免都会害怕或紧张。但是,我们都愿意勇敢踏出第一步,将主爱带到人群中。“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立比书4:13

      由于当天是星期日,医院探访时间是12.30pm-7pm,医院比平时较多人。大部分的病人是非基督徒。我们在探访过程中有惊有喜,也有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喜的是,有些病人很乐意听我们的分享,欢迎我们的到来,他们也很愿意跟我们分享他们的病情。一开始,我们先自我介绍,了解他们的病情和关心他们及家人,之后在他们的愿意聆听下分享福音。

      有其中一位病人让我印象最深刻,那位弟兄来自砂拉越,住医院已有三个月了,平时很少人去探望他因为他的家人都在家乡,过年过节都是一人在医院度过。当他看到我们时,我们都能感受到他的喜乐。我们跟他聊了一会儿后,益瀚弟兄便跟他分享福音,他听得津津有味,也回应说会好好考虑让主住进他的心房。那位弟兄是一个很开朗的人,虽然他在跟病魔搏斗,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依然积极的面对。他还叫我们要努力读书呢!

      另外,华历弟兄那一组成功感动一位婆婆。华历弟兄带领婆婆做了立志的祷告,让主成为婆婆生命中的救主。我们知道后,都感到十分感恩和开心,我们要将荣耀归于神。除此之外,我们有招到病人拒绝,可是我们并不气馁,继续带着信心往前走,送给病人最真诚的祝福。病人的灿烂笑容也成为了我们继续走下去的力量。

      大约下午四点,我们集合拍大合照后,便离开医院了。我们在这次的探访中学习到许多宝贵的功课。这也是一个特别的经历,不但可以近距离接触病人,与他们沟通,还可以藉此机会传福音,把主爱散播出去。感谢所有弟兄姐妹彼此鼓励扶持,用爱心感化病人们。当然,最重要的是感谢父神的看顾带领,大能掌权和复活盼望!,哈利路亚,将颂赞荣耀归给我们在天上的父!让我们这些祷告勇士为病人们不住地祷告吧!

      祂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
      背负我们的痛苦;
      我们却以为祂受责罚,
      被神击打苦待了。
      哪知祂为我们的过犯受害,
      为我们的罪孽压伤。
      因祂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
      因祂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
      (以赛亚书53:4-5)

      摘自 梅芝姐妹 • 整理报告

      Monday, April 5, 2010

      圣经故事比赛:天才表演



      当晚是班登英达卫理公会青年团契成立以来第一次举办的圣经故事比赛(天才表演),这也是门训组第一次举办的比赛。今天的比赛是以各小组里的组员来进行比赛的,总共有五组的组别参加。那五组的组别就是 :~
      阿摩西+哈该。
      哈巴谷。
      俄巴底亚+七小福。
      约拿。
      马拉基。

      今晚的比赛也请来了四位评审,那就是:
      一,本堂的张牧师
      二,黄伟圻老师
      三,林娟姐妹
      四,祖威弟兄
      四位评审将会评每组表演的内容,演技和团队精神。内容占了30%,演技也占了30%,团队精神却占了40%, 所以总分是100%。每一组的表演时间将是10 分钟,但最长只能延迟多5分钟,也就说总共是10 到15分钟。

      表演题目:
      阿摩西+哈该~ 以斯帖。
      哈巴谷 ~ 喇合。
      俄巴底亚+七小福 ~ 诺亚造方舟。
      约拿 ~ 约拿书。
      玛拉基 ~ 玛拉基书。

      在比赛的前一星期,看到有些的组的组员们都很努力的在背剧本,有的组就在录音因以录音的方式来表达信息等等。这次的比赛显得每一组的人在事先都很努力的排练,很努力的将自己所拥有的才华和上帝所赐给各人不同的恩赐都表现了出来。我个人真的觉得很高兴因为大家都以一颗爱主的心将自己最好的,最完美的一切都展现给我们的上帝看,为主而表演,也很努力的将圣经里的信息都表达了出来,让看表演的人和自己有参与表演的人都对圣经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明白。

      在这次的比赛中,显得大家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它做好。所以结果是:

      冠军 ~ 哈巴谷组。
      亚军 ~ 阿摩西+哈该组。
      季军 ~ 玛拉基组。

      其他两组(约拿组和俄巴底亚+七小福组)是安慰奖。

      我个人的感想:
      当晚(20/3/2010)的比赛,真的非常精彩也非常的好笑。它让我留下了一个很美好也很难忘的回忆。因这次这圣经故事比赛(天才表演)是我在信主以来第一次举办的节目,第一次做节目里的负责人,第一次筹备所有的一切。至于奖品,也是我第一次动手做,真的是我第一次做手工。其实在做奖品的时候,我都会觉得自己做的很差,有的做到让我自己觉得很不喜欢,可能是因为自己第一次办的活动加上第一次动手做手工的关系所以对自己的要求也特别的高吧~ 所以,你们大家有福了,因为你们所拿的奖品是我第一次做的哦~ 要好好珍惜哦~ 希望我第一次做的手工 CD 和书签,你们大家都会喜欢。

      我真的觉得很感恩也很感谢上帝和班登英达里的每一位弟兄姐妹给了我这次的机会来服侍我的主,上帝。谢谢大家。特别也要感谢灵慧姐妹,因为她,我才能顺利地完成这次节目。若没有她的帮忙,当靠我自己是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做完一切。所以我真的很感谢她在这事和我的学业上帮了我很多很多,更感谢主赐下这么好的恩典给我。让我能与她一起同工做主您的圣工。感谢主,阿门。

      在这次的比赛中,不知不觉地让我发现,原来我们的教会中既然隐藏了这么多的天才,这么会搞笑,会表演的人才。这让我真的觉得很意外也很惊喜。

      我个人也透过这次的天才表演让我自己能有机会好好反省自己并问自己,为何当初没发现到主在我们的教会中赐给了我们这么多的天才,主所赐的明明就摆在我们的面前或身边可为何我们就是听不到,摸不到更看不到 他们各自的恩赐呢?不过,我也很感恩,因为它,主让我看到了大家的才华,也让我学会了更加的珍惜大家。所以希望大家能好好应用上帝赐给你们的恩赐,将上帝所赐的一切都应用在上帝的身上,将一切荣耀都归给我们在天上的父,阿门。

      大家,加油!加油!将自己最好的献给我们亲爱的主吧!阿门。

      摘自 巧娜姐妹 • 整理报告

      凭信心胜过一切(下)

      隔天,事情得到一个完善的处理,我心里的重石终于可以放下。结束事宜后,回新竹的火车上,坐在隔我走道旁的座位似乎是一对姐弟。在回程路途中,弟弟的头安安稳稳地投靠在姊姊的肩膀上,那充满温馨、慈爱与呵护的画面,深深地印证了神的话语:「我也与你同在。你无论往哪里去,我必保佑你,领你归回这地,总不离弃你,直到我成全了向你所应许的。」(创二十八:15)



      我知道上帝在最佳的时刻,透过最恰巧的画面,传达出祂对我说的话。当下,我感动地落泪了,因为上帝垂听我的祷告,也让我再次经历上帝丰盛的慈爱与恩典。

      

每日灵修带来力量



      《标竿人生》与《活出美好》这两本书是我每天必读的灵修书籍,加上搭配日期来阅读诗篇五篇以及箴言一章,一直是我每天必要的灵修项目。

      

我每天在开始灵修前,以一个简短的祷告词向天父祷告,来作为开场:「上帝,请?给我最扎心的话语,让我可以看到我目前光景最需要学习的功课,好让我学习更像?。」因为圣灵的引导通常是很隐微的,需要我们去留意与觉察。我也相信,上帝透过祂奇妙的方式对我们说话,如同圣经上所说:「天怎样高过地,照样,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赛五十五:9)。就在每天的灵修过程中,我努力用符合圣经的原则、灵修书籍中所提供的清楚方式,来进行我情绪上的调整。



      圣经与属灵书籍会告诉身为神的儿女的我们可以怎么做,为的是要让我们亲自经历来自于神的慈爱与恩典。从灵修的过程中,我自己归纳了在遇到困难的时可以凭信心得胜的行动:

      

一、保持平静:先让自己放轻松,并保持冷静。



      二、停下脚步:想一想,是哪里出了差错?有什么资源可以协助?

      

三、重新检视:找出问题核心,并再次思考能够弥补的地方。

      

四、信心祷告:找到自己可以改善的部分后,重新寻找解决的途径,借由读圣经与祷告,求神亲自开路,凭信心胜过一切仇敌的诡计。

      

结语


      「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他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凡他所做的尽都顺利。」(诗一:2~3)

      基督教信仰与生活是结合的,让神的话语透过行动真实地发生在生命中,时时反省自己:「上帝要我学习的是什么?」让我们一同活出更像耶稣的样式!

      摘自 蒙光俊著 《凭信心胜过一切》

      Monday, March 29, 2010

      凭信心胜过一切(上)

      
我靠著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四:13)



      「我,已打完那美好的仗。」

      

二OO七年十月十二日,我完成了人生求学阶段一件重要的事——提出论文计画。然而,这整个过程却有如波涛汹涌般的经历。感谢爱我的上帝,在这过程中,祂用奇妙的方式教导我、带领我,并让我看见我所需要学习的功课─—谨慎。

      

濒临崩溃的边缘


      
「你们所遇见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上帝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林前十:13)上帝给予我们的任务不会超过我们的能力所及,在这充满荆棘的道路上,我不断地跌倒,不断地自我重整、不断地以圣经的话语来塑造自己,再次站立、经历神。

      在提出论文准备的程序上,我得知自己犯下一个超级严重的错误,我泪流满面,整个人几乎崩溃,无助、疲惫、担心、慌张、焦急几乎快要淹没我。当下我感觉到自己的无能、挫败与罪恶感,自我谴责的声音不断地从心里冒出,导致我无法思考、无法冷静与平息。甚至,我开始怀疑上帝是否不垂听我的祷告?祂远离我了吗?我整个人就像失了魂般,长时间以来的努力在瞬间付诸流水,对于下一步该怎么走感到不知所措,我只想结束生命,结束这一切的一切。

      

就在这个时候,二OO七年九月卅日晚间九点三十八分,我的二姊贵春打电话来,并在电话的那头高兴地说:「你在做什么啊?」我无力地回应她:「我的论文出状况了,我很累……我不知道该怎么办……」眼泪如同关不住的水龙头般潸然泪下,一发不可收拾。在电话中,二姊要我冷静,并告诉我:「事情没有那么严重,明天就好好地跟指导教授说明,我会为你祷告的。你赶快打电话,先跟实习中心的老师请假。你也要为自己祷告喔!」挂上电话之后,我随即打电话给实习中心的曾捷媺老师,告诉她:「老师,我的论文出状况,我需赶回嘉义……。」老师却冷静且带著关心地回应:「光俊,不用担心,与自己的力量同在,好好地完成明天的事吧!」

      

与老师讲完电话后,洗了脸,我躺在床上思考著与姐姐的对话和老师的鼓励,才渐渐地能慢慢地好好呼吸,并与自己同在。

      

靠主而来的信心

      

当晚受到姊姊、老师的鼓励后,我只能祷告,这也是我唯一能支取力量与信心的来源。在祷告中,我脑海里闪过一段经文:「我靠著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四:13)信心与平安大大地充满、洋溢在我的心里。 


      上帝是信实的,祂会透过各式各样的环境、方式来对我们说话,问题在于:我们是否愿意「选择」去留心听上帝对我们所说的话?……

      Wednesday, March 24, 2010

      一日游 + 生日会


      •點擊圖片看更多

      一日游里玩尽山水和享受烧烤美食并在当晚假团契里庆祝生日。

      Monday, March 22, 2010

      
恒久的激励(下)

      六点廿五分左右,他意识更模糊,话语已若有若无。我预感到这可能是与爸爸交谈的最后机会,于是俯身在他耳边大声说:「爸爸,你知不知道妈妈在那里?」他用几乎细不可闻的声音回答:「恁(你们)妈妈在厝里疗养。」我说:「妈妈已经不在厝里,她是在天堂等你!」「你说……妈妈在天堂等我是甚?意思?」「我们九月一日刚为妈妈举行过追思礼拜,记得吗?她已经在主耶稣那里,她一定是觉得那里太好了,要叫你赶快去跟她在一起!」 


      爸爸喃喃自语:「追思礼拜?……在主耶稣那里?……叫我去?……」终于,他露出一丝恍然领悟的神情,牵动嘴角微微笑了一下。然后,就像电脑插头忽然被拔离插座后萤屏一片漆黑般,就此陷入昏迷,八十个小时之后,于十月四日清晨安息主怀。



      综观爸爸的一生:同一个信仰,操守了七十八年;同一个婚姻,委身了六十六年;同一个家庭团队,经营了六十六年;同一栋房子,住了四十八年。这岂非正如圣经提摩太后书四章七节所描述的:「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他与妈妈虽然只是很平凡的普通人,却因在主面前殷勤忠心、至死不渝的委身,而结出了不平凡的果实。如今,除了在神学教育、文字工作、牧会工作全职事奉的文隆、文峰、文哲、文安、心美之外,文博、郁美、顺美也都在工作岗位上努力?主作见证,孙辈亦已在世界各地投入宣教、扶贫、牧养事工。

      

爸爸妈妈常劝勉我们:「生命,是上帝赐给我们的礼物;如何使用生命,则是我们献给上帝的礼物。」如今爸爸息了世间的劳苦,奔赴天父永恒的家乡,与老伴欢欣相聚、同沐主爱。深信他们俩「守住所信,完成所托」的一生,必能成?我们家族,以及许许多多我们所牧养、所影响的家族,以及许许多多我们所牧养、所影响的人恒久的激励。为此,我们时时向主献上无穷的感谢、无尽的感恩。

      摘自 北美真爱家庭协会副会长 苏文安著 《
恒久的激励 》

      Monday, March 15, 2010

      
恒久的激励(上)

      
生命,是上帝赐给我们的礼物;如何使用生命,则是我们献给上帝的礼物。

      

那是二OO七年九月卅日清晨。九十三岁、与我一家同住在美国洛杉矶天普市的老父苏铜钟长老,如常出去附近街区健行。回来后,如常为后院的花果蔬菜浇水;然后,如常在他自己的套房中准备简单的早餐。礼拜天早上,我因为必须准备讲道而很少与他共进早餐,这天不知?甚?,突然想多陪陪当时才失去老伴卅五天的爸爸。进餐前,我请他为我的讲台事奉祝福。他按手在我身上,迫切为我能传讲生命之道、荣神益人而代求。

      

当天爸爸如常参加崇拜,从头到尾,该立就立,该坐就坐,一直到领受了最后的祝福。再坐下之后,就站不起来了,于是从礼拜堂叫救护车紧急送医。

      

当时我在另一教会讲道。下午一点半我赶抵医院急诊室时,只见爸爸独自躺在病床上,用台语大声背诵圣经诗篇廿三篇:「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无欠缺。伊带我卧在青翠的草埔……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山谷,也不惊遭害,因为伊与我同在……」他每晨健行时,总是一面走一面背诗篇,数十年如一日。想必这一回,他知道自己正要走上在世生命的最后一小段路,因此要以神的话来相伴。



      但是他没能背完,于是我带著他继续背。半小时后扫描报告出来,是脑溢血,出血量大得惊人,脑殼下布满血块。 



      五点半左右,他眼神逐渐无法聚焦,语声也逐渐模糊。我邀请他一起祷告,求主照祂的心意、祂的时间,带领他接下来的脚步,我们愿顺服祂的引导,将生命气息和永恒的归宿交托在祂手中。完毕时,他用最大的力气,极恳切地与我一起说「阿们!」……

      Monday, March 8, 2010

      神的奇妙带领(下)

      由于担任教官规定两年可申请迁调一次,这两年当中,我平日在学校上班,应付繁重的教学、值勤与维护校园安全工作,周末则回到台北,与妻子一起在教会服事,也享受与家人相处的温馨。牧长与同工体贴我无法参加周间聚会的缺憾,主动与我定期在电话上祷告、分享,也鼓励我在两年服务期满后,提出调回台北的申请。

      二OO四年五月间,办理迁调的公文到了学校,我在征询牧长与长官同侪的意见后,坦然地将申请表递交出去。当时有长官告诉我,台湾大学军训室出缺,希望能征调教官。我向在台大服务的学长探询,得知实情确实如此。因此,我将自己的情况坦白以告,表明有意愿前往服务。然而,我心中对于成功与否,真是一点把握也没有。

      这段期间,某些长官因为涉及贪渎弊案,被起诉求处重刑,许多当时对我不甚友好的长官,竟都因案牵连,或遭约谈、或办退伍,或者抑郁不得志;变化之大,令人讶异!迁调的规定因而更改,我仍一心期盼能调回台北。随著暑假结束,迁调之事一直没有消息。我一边将下学期的教学与业务安排妥当,一边也坦然面对无法迁调回台北的事实,准备继续在原学校服务。

神的奇妙作为。

      二OO四年八月下旬的某个晚上,我坐在学校的值勤室里灵修。翻阅当天的《荒漠甘泉》,神借著一个圣灵充满的人在船舱中信心的祷告来感动我;这时,神的声音告诉我:「你相信地上的经历,还是神的作为?」我为自己的小信而向神忏悔,神让我清楚地领受到:这是最后的时刻,神在试炼我对祂的信心!我泪流满面,信心却受到极大的鼓舞!我与妻子在电话中分享这个讯息,并且流泪祷告,互道晚安。

      隔天早上交班之后,我回到台北家中,当天下午就接到了台大的通知电话,希望我立即到学校参加长官约见。面试通过后,我才知道,人事公文一直在作业中,长官希望能先通过面试,再决定是否接受我的派令。这次共有三位同仁调入台大,是台大六年来表示「遇缺不补」政策后的第一批,也是几年以来唯一的一批!

      我感谢神在我生命中赐予的真实经历,祂也用恩手托住我和我的家人,并怀抱著我们经历这一切的风暴与苦难。世间有许多事在人的眼光来看,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因而我们通常也非常世俗地对之不抱任何希望;但是,神的作为是如此奇妙,祂用大能改变这个世界,并教相信祂的儿女们,经历如此丰盛的生命蒙恩旅程。

      摘自 中华基督教长老会信友堂会友 廖天威著 《神的奇妙带领》

      Monday, March 1, 2010

      神的奇妙带领(上)

      两年前,我在军方担任战略研究的工作,因为人事上的不如意,兴起参加军训教官转任考试的念头。当时信主未久,自忖对神与人之间的关系一知半解,却执意下此决定,按著自己的心思意念来做祷告,以为神会垂听这些按著自己的需要的祷告。

      由于听信了片面的资讯与自己执著的看法,我没有料想到这个转业的决定,会使我的人生起了极大的风浪,包括:人事上的折冲、离乡背井、被发布通缉与大过行政处分、博士班学业面临中断、薪资待遇陡降与家庭关系面临极大变化等。

转换当军训教官在转任军训教官的报名与应考过程中,担任面试的长官询问我正在台大攻读博士班的事,我据实以告。他们认为届时分发学校后,可以请公假完成学业,不致影响公务,我因此放心完成考试。录取后,参加受训时,队职干部也知道我的进修背景,并表示长官非常地「人性化」,对于个人情况都会重视并成全。孰料结训之后,我被分发到东部地区的高中职校。我向原单位的长官请示,他们愿意让我留下服务,并安排校本部的职缺继续上班,也依据当时的相关办法替我向教育部争取,可是新分发学校不同意,连番以发布通缉与记大过处分来迫使我前往新单位报到。

      报到以后,我在夜间部担任教官,学校夜间部的生活与原来的战略研究有如天壤。当时,我向长官申请调职、回军、考试或继续进修,均遭否决,内心的煎熬真非笔墨所能形容!当时心中绝望的程度,甚至到了在驾车赶路往返的路途上,想要撞上山壁了结!事后我为这样罪恶的念头忏悔。当时觉得,个人的前途毁誉与薪资待遇事小,唯一对家人感抱歉的是,妻子在持家与照顾三名年幼子女的家务上,承担了极大的负担。

      两年中,神感动我不断用以赛亚书六十一章为自己祷告:「主耶和华的灵在我身上;因为耶和华用膏膏我,叫我传好信息给谦卑的人,差遣我医好伤心的人,报告被掳的得释放,被囚的出监牢;报告耶和华的恩年,和我们 上帝报仇的日子;安慰一切悲哀的人,赐华冠与锡安悲哀的人,代替灰尘;喜乐油代替悲哀;讚美衣代替忧伤之灵;使他们称为『公义树』,是耶和华所栽的,叫他得荣耀。」(赛六十一:1~3)这篇经文使我得到极大的安慰,成为我在苦难经历中最坚定的依靠。

提出迁调申请。

      Tuesday, February 23, 2010

      预祝新春


      •點擊圖片看更多

      与加央堂一同预祝新春。

      Monday, February 22, 2010

      天开了!神的恩典在宜兰头城 

(下)

      福音队一行受到头城长老教会热情接待,王义雄牧师和教会长执同工及弟兄姊妹的关心祝福,超过我们所求所想;事实上,福音队出发前不久,牧师娘才因车祸离世,正是需要上帝恩典扶持的时候,但是王牧师仍然愿意接待福音队,让我们深感若不是上帝的恩典,实在很难做到,而这段时间宜兰地区的牧者、同工不断地安慰、鼓励、陪伴王牧师,看见基督身体的彼此相爱、互相扶持是如此真实,而王牧师也在车祸中受伤,导致两眼视力落差,除了身体需要恢复健康,更需要上帝的同在,求主记念、保守祂的仆人。

      今年福音队由何瑞峰传道带领再次来到宜兰,配搭头城长老教会关心、探访家庭,现在教会由陈永光牧师、师母接任牧会,王牧师退居在苏澳,仍以诗歌创作来荣耀神,愿主大大祝福,相信神要在宜兰头城施行拯救,正如使徒行传十八章九到十节写的:「夜间,主在异象中对保罗说:『不要怕,只管讲,不要闭口,有我与你同在,必没有人下手害你,因为在这城里我有许多的百姓。』」

      我们去探访一位九十岁的老人家,是黄埔军校出身的,从年轻开始为国家出生入死打仗,早年因著先总统蒋公之故听过福音,但没有真正的决志、受洗,这份信仰一直放在心中,直到福音队的弟兄姊妹跟他分享福音,告诉他上帝仍然爱他,要接纳他成为神的儿女时,这位老人家竟然痛哭了起来。当去年与王牧师探访他时,爷爷的耳朵还听得见,唸圣经也清楚,今年与陈牧师再去探望他,身体状况就差了一点,耳朵听不大清楚,眼睛也看不大明,但一听到是教会的牧者来了,就忙著起身要找圣经。感谢主!上帝的恩典使人能听信福音,也愿意回到神的家渴慕经历神!

      创世记廿八章十二至十九节写到雅各的经历,雅各 「梦见一个梯子立在地上,梯子的头顶著天,有神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下来。耶和华站在梯子以上,说:『我是耶和华-你祖亚伯拉罕的神,也是以撒的神;我要将你现在所躺卧之地赐给你和你的后裔。你的后裔必像地上的尘沙那样多,必向东西南北开展;地上万族必因你和你的后裔得福。我也与你同在。你无论往那里去,我必保佑你,领你归回这地,总不离弃你,直到我成全了向你所应许的。』雅各睡醒了,说:『耶和华真在这里,我竟不知道!』就惧怕,说:「这地方何等可畏!这不是别的,乃是神的殿,也是天的门。」雅各清早起来,把所枕的石头立作柱子,浇油在上面。他就给那地方起名叫伯特利(就是神殿的意思)」 是的!天开了,神的恩典在这里,愿神继续祝福头城的百姓,快快地悔改归向上帝,也要看见神的殿被建立起来,让许多得救的人进入神的教会。

      感谢上帝多年来使用华冈福音队为祂打美好的仗!盼望弟兄姊妹都是预备好被主使用的精兵,成为上帝恩典、祝福流通的管道,到耶稣所要我们去的各城、各地方,传扬福音、作主见证,求主带领我们靠主大大得胜!使人心归向神,教会兴起、发光,愿上帝得著祂当得的荣耀与尊崇!

      摘自 《天开了!神的恩典在宜兰头城》

      Monday, February 15, 2010

      天开了!神的恩典在宜兰头城 

(上)

      
哈利路亚!感谢主,自民国六十三年起,台北以琳基督徒中心柯希能牧师创立文化大学华冈福音队,已有卅四个年头,目标是在台湾各乡镇逐户逐家分享福音,正如耶稣差遣十二门徒、七十个门徒出去,两个两个地为主耶稣作见证,为祂预备道路!

      二○○七年暑假福音队前往宜兰头城,该地共有廿一个里,我们从最北边开始传,即石城里、大里里、合兴里、大溪里(包含龟山里--他们在四十年前由龟山岛迁回台湾本岛),在福音队最后几天,我们去探访决志信主的家庭,当我们再来到大溪里、合兴里时,居民好像认识我们了,还亲切的跟我们打招呼:「你们又来囉!」感谢主,上帝奇妙的同在使我们得著众人的喜爱,能与他们分享神的爱。

      我们遇见许多人心肠柔软愿意听福音,甚至愿意信耶稣,几乎每组两两的配搭回来都得到十多个名单,整梯福音队带领了九十五人决志,四十人渴慕,神的奇妙作为与恩典难以尽述:

      有位七十五岁的妇人,三年前在台北工作,头家嬷(老板的妈妈)很关心她,但每次向她传福音都被拒绝,即使回到头城,头家嬷还是继续关心;直到我们与她分享福音,当下就愿意决志信主,她说以前基于传统的缘故要拜拜,但现在老人家都不在了,她要接受耶稣、相信耶稣,不再拜拜。这正如圣经加拉太书六章九节所说:「我们行善,不可丧志;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

      而大里里一对做石花冻的老夫妻,太太有点忧郁症,先生则很乐天幽默,他们很愿意听我们分享福音,当我们前往探访时,老先生说:「你们的祷告很有用喔!」因为平常几乎不出门的太太,在我们为她祷告后,竟然愿意出门散步,脸上也比较有笑容了。另一位参与慈济的妇女也是如此,有点忧郁症的她在我们电访关怀时,表明在我们向她传福音的当时很不想听,但是听了耶稣基督的福音后,心里却觉得很舒服。感谢主!福音是神的大能。

      当地的基督徒也作见证说,他的儿子去庙里学坏了,离开家没有回来,他觉得很伤心,儿子变得邪理邪气的,最初他的堂弟接触福音信耶稣时,被全家人围剿,直到有天去堂弟家,看见家中贴著神的话,「凡事谢恩,常常喜乐」,心里很受感动和安慰,因此很想认识神,却感到有点不好意思,因为他也围剿过堂弟,但是现在信了耶稣心中很平安,为著儿子能回家迫切地祷告。

      另外有两位长者是庙里的委员,锦堂阿伯很敞开,愿意听福音,因为他的太太、儿女都是基督徒,可是他害怕大家说他是委员怎么信耶稣,所以还不能决志。而另一位阿嬷从高雄迎了三尊妈祖回来供奉,得到许多热心助人的表扬状,一开始她表明:「你们要我信这个,不去拜佛,那是不可能的事。」于是我们避开信仰话题,先关心她的身体健康,再跟她分享神很爱她、很关心她;我们觉得阿嬷常常关心别人,常常付出,却很少被关怀,就为她能感受到耶稣对她的关心祷告,这个祷告感动了阿嬷,看见她的眼眶湿了。能与主同工真是深感荣幸,相信上帝的恩典在头城,祂要使人经历祂的救恩和无比的爱! ……

      Monday, February 8, 2010

      让信仰发亮发光(下)

      ……嬷嬷对穷苦人尽心服事的热情终生不减,而这股热情之所以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燃烧不止息,不可能单单凭借人类自身意志的驱动。因嬷嬷在十二岁进入教会的儿童慈善会里,感受到耶稣基督对她说:「我饥饿、我受难、我无家可归……」这是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呼召,让一个女童强烈地感受到自己将来要为穷人服务的心,于是立志服务贫寒,嬷嬷走入加尔各答老旧、脏乱的大街小巷,走近穷人去服事他们,如同投靠神服事基督。她的信仰、她的怜悯和纯净,让她毫不犹豫地放弃一切,包括学校的教职、修道院里安静舒适的修女生涯,以决然态度和百般热情听从耶稣基督的召唤。

      「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廿五:40)一般人把这段话理解为耶稣教导信徒行善的言辞,可正是这节经文让一个女童终身发愿帮助底层社会的边缘人,世上穷困潦倒的、患绝症重症的、流浪街童、乞丐、垂死者、被遗弃者,这些人在嬷嬷眼里都有著潜藏于他们体内的基督形象。就这样,任何世人认为肮脏厌恶的工作便化成做在基督的最小弟兄身上的佳美服事。对她来说,那是面对浩瀚宇宙中最本源的爱的服事。嬷嬷让数十万处于「非人」状态的社会弃儿,重新成为上帝按照自己形像创造的人、有尊严也有爱的需求和能力的人。

      面对全能的神,我们做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行动中投入了多少爱、付出了多少爱帮助人,就是为基督做了多少的服事。耶稣对义人说:「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看顾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在嬷嬷看来,贫穷不单单意味著饥饿时没有食物,口渴时没有水喝,流落异乡没有落脚之地,患疾病无法医治,赤身露体没有衣服,贫穷还意味著:尊严被剥夺,作为人却被社会遗弃和排斥。嬷嬷说过,除了贫穷和饥饿,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孤独和冷漠。今天的世界一片混乱,就是因为缺乏相爱、仁慈和体恤的心。而嬷嬷对待这些的匮乏,采取的是一种最直接也是最艰难的态度和方式,那就是爱,不顾一切地去爱。

      嬷嬷认为,作为耶稣的门徒受召服事穷人,就能在穷人不成人形的身躯上触摸到耶稣,存在于帮助者与受助者之间的围墙,在耶稣的介入后遁然无形。不单如此,帮助者更借著对受助者的触摸,得以真实地体会到耶稣基督的存在,以及耶稣基督身体力行彰显出来的爱。帮助者与受助者就这样共融于神的爱中,耶稣基督始终是被高举、被仰望的中心所在。
      她也告诉世界各地来做义工的人,将耶稣的身体与贫穷人划分开来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是爱的泉源,也是力量的源头。有些人认为这观点过分美化了穷苦人的境况。但就像嬷嬷在诺贝尔和平奖演说所述:「穷人是伟大的人,穷人是可爱的人,他们能教我们许多美好的东西。」而她只是穷人的手臂,代替世界上所有的穷人去领奖。

      虽然这个不公不义的世界并没有因为嬷嬷团队们的努力而改变了多少,但对嬷嬷来说,她最看重的仍然是每个横躺倒卧于路旁、身上满布蛆虫的垂死者,她不可能丢弃任何急需救助的人,她深信每个人均蕴含著造物主的创造力,也就是基督的身体,服事他们原本就是她和她的团队效法基督的方式,是她们因著呼召甘心服事穷人所要实践的具体行动。
      在约翰福音第九章中,描写耶稣与门徒看见一个生来瞎眼的人,门徒询问耶稣那人生来瞎眼与犯罪的关系,耶稣并没有使用神学理论来回答,而是让门徒知道,那瞎眼的人是要借著他显出神的作为来,于是用唾沫和泥把那人治好。耶稣看重的,是人的真实需要,而不是任何有关神学、哲学、宗教问题的冗长论述。反观嬷嬷平生没有太多的神学问题要研究和讨论,她的人生观不过是做耶稣教导我们应该做的事,做那行公义、好怜悯的事。就这样,她的服事感动了整个世界,包括任何信仰的族群。

      嬷嬷总是对人说:「在每一个人身上看见耶稣。」她在被世界遗弃的人身上,在没有人关心和关爱的人身上,在躺在垃圾堆里的乞丐的身上,她看到了耶稣的音容。这是一种远远超过慈善事业的心态。所以用嬷嬷的话来说她的一生,就是怀大爱心,做小事情,也就是用一颗单纯的心,一份简单的行动去付出爱,去实践耶稣赋予人类的最大的律法——爱人如己。

      一九七九年嬷嬷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被誉为继一九五二年史怀哲博士获奖以来最没有争议的得奖者。往后的岁月她奔走各国,宣扬神爱世人的理念,呼籲世人帮助穷苦的人群。直到该年九月,这位劳苦了一生、没有任何官位和爵位的修女安息主怀,由印度全国为她举行国葬。她的遗体被抬起的时候,在场的所有,包括印度总理统统下跪,没有人敢站的比她还高。嬷嬷死后仍被尊敬和爱戴,她的事迹激励了许多国家的人来到印度为穷人服务。离世之时,她创建的仁爱传教会有四亿多美元资产,而她无数的追随者中,有七千多名正式成员服务于此,然而她全部的个人财产,就是一双凉鞋、三件旧衣服,和一张耶稣受难像。 

重温嬷嬷工作祈祷文。

      再过两年就是德蕾莎嬷嬷诞辰一百周年的日子,人类在新世纪将迈过第一个十年,可是贫困、疾病、饥荒、难民、贫富差距等问题依然是新的世纪人类和平面临的巨大威胁。今天,让我们重温嬷嬷每次工作前的祈祷文,感受嬷嬷八十七年的清心生命与厚恩人生,与这些文字在一起,就是与嬷嬷在一起,就是与穷乏人与困苦人在一起:「最亲爱的主:让我在今天以及每一天,从?的病人身上看见;并在照顾他们的同时服事。纵然?将自己隐藏那些急躁、斤斤计较、蛮不讲理的人背后,让我仍然看得出是;并且欣然地说:『服事?是何等的甜蜜。』」

      主啊!赐我这种洞悉的信心,我的工作便永远不致沉闷,每次鼓励、开解那些可怜的受苦者,我必寻得无尽的喜乐。
      啊!亲爱的病者,你于我是何等的可贵,因你代表了基督,能够服事你是何等的权利。

      主啊!让我觉悟这高尚召唤的尊严及其责任,不要容许我因冷漠、麻木或不耐烦而令这职份蒙羞。神啊!当?降卑成为耶稣,求?赦免我一切的过犯,求?使我的心思、言语、行为合?的心意。神啊!恳求也容许我的诸般错误,只看我内心的动机,就是在每一个病人身上付出爱及服事。主啊!增添我的信心,在此刻及以后,赐福我的努力及工作。阿们!

      摘自 美国加州基督教加府生命河灵粮堂,楚寒著 《让信仰发亮发光》

      Friday, February 5, 2010

      B小调弥撒(下)

      ……5部分24段内容为:一、恳求主,赐怜悯:1.“上主赐怜悯于我们”(Kyrie eleison)合唱;2.“主耶稣赐怜悯于我们”(Christe, eleison)女高,女中二重唱;3.“上主,赐怜悯于我们”(Kyrie eleison)合唱。

      二、荣耀颂(Gloria);4.“荣耀归与至高的上主,在地上平安归与他所喜悦的人”(Gloria in excelsis Deo)合唱;5.“我们赞美你,祝福你,崇敬你,荣耀你”(Laudamuste, benedicimus te)女中音独唱;6.“因你伟大的光荣我们向你献上感谢”(Gratias agimus)合唱;7.“上帝我主,天上君王,全能的上主,上主的独生于耶稣基督,上帝我主,上帝的羔羊,上主之子,”(Domine Deus, rex Coelestis)女高音,男高音二重唱;8.“你除掉了世界的罪恶,赐怜悯于我们,倾听我们的祈求”,(Qui tollis peccata mundi)合唱;9.“你坐在天父的右边的主,赐怜悯与我们”(Qui sedes ad dextram Patris)女中音独唱;10.“因为只有你是圣洁的,只有你是上主,只有你,耶稣基督,至高无上。”(Quonian ta solas Samtus)男低音独唱;11.“与圣灵一起,在天父上帝的荣耀中阿门”(Cum Sancto Spirita)合唱。

      三、使徒信经(Credo):12.“我信唯一上帝”(Gredo in unum Deum)合唱;13.“我信唯一上帝,天父大有权能创造天地与一切可见的和不可见的主”(Credo in unum Deum, Patrem omnipoten tontem)合唱;14.“我信唯一我主耶稣基督,上帝的独生子,在万世以前就曾生成,神中之神光中之光,真神中的真神是生成非造成,与上帝天父的本质相同,万物都是藉着他造成的,为了我们和为了拯救我们,从天上降生于人世间。”(Et in unum Dominum, Jesum Christum)女高音,女中音,二重唱;15.“因圣灵感孕由童贞玛利亚所生”(Et incarmatus est de Spiritu Sancto)合唱;16.“在本丢彼拉多手下受难受死,埋葬”(Crucifixus etiam Pronobis Pontio Pilato)合唱;17.“按《圣经》所记载的,第三天从死人中复活,升天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边,将来必从那里降临,审判活人死人,他的国度直到永远无穷尽”(Et resurrexit tertia die secundum)合唱;18.“我信圣灵从圣父圣子而来,并与圣父圣子同受崇拜,同享荣耀,是古代先知所说的,我信一个圣而公的教会”(Et in Spiritum Santum)男中音独唱;19.“我信洗礼可除掉罪恶,我指望死人复活和生命的来世,阿门”(Confiter unum baptisma)合唱。

      四、圣哉、圣哉、圣哉(Sanctus):20.“圣哉、圣哉、圣哉万灵之主,他的荣光充满大地”(Sanctus, Sanctus, Snctus)合唱;21.“和散那归最高神”(Osanna in excelsis)合唱;22.“奉主名来的当受祝福”(Benedictus, qui Venit)男高音,独唱;22.“和散那归最高神”(Osanna in excelsis)合唱(重唱b段)。
      五、上帝的羔羊(Agnus Dei):23.“上帝的羔羊除掉世界上罪恶的,恳求赐怜悯于我们”(Aguns Dei)女中音独唱; 24.“赐给我们平安”(Dona nobis Pacem)合唱。


      http://www.verycd.com/topics/277624/

      Wednesday, February 3, 2010

      面对劳苦愁烦人(下)

      ……3、 主里可以得到安息
      这是神的恩典。来到救主耶稣的面前就可以获得安息,神命定赐给我们这样的恩典。因为他愿意担当我们的罪和咒诅,使我们可以脱离罪和咒诅的辖制,得以获得自由,并享受神丰盛的祝福。正如下面经文所说:

      你们得救在乎归回安息(赛30:15)。

      基督既为我们受了咒诅,就赎出我们脱离律法的咒诅(加3:13)。

      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诗23)。

      4、 有主可以使我们得安息
      这是神的主权。神悦纳好人,也不拒绝恶人。这是一个主权的问题。是否获得安息,不是人类起决定的作用,你想获得就获得。你想用什么方法获得就可以获得。而是神的主权,首先神赐给你,你才可以获得;其次只有神所赐给的,才是真正的安息。所以,神虽然愿意我们都获得安息,但决不允许罪的存在。正如下面经文所说:

      我就在怒中起誓说: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来3:11)。

      你们起来去吧,这不是你们安息之所,因为污秽使人毁灭(弥迦书2:10)。

      5、 主同行才会享受安息
      这是神的约。神愿意人类与他同行,并多次立约。若保持在主里常有神所赐给的安息,有一个保障的途径,就是与神同行。即让圣灵驻在心里,带领你的生活,给予你帮助;让主成为你效法的榜样,立志学习他,长大成人,在爱中建立自己。正如下面经文所说:

      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太11:29)。

      我必亲自和你同去,使你得安息(出33:14)。

      时间在不经意间滑过去了,大家绷紧的心弦释放了,蹙紧的眉头舒展了。"让我们在神的爱中建立自己"成为彼此共识的生活指南。也愿它成为你生活中的帮助。

      http://www.jidunet.cn/content/200705/051024512007.html

      Monday, February 1, 2010

      让信仰发亮发光(上)

      对于全世界的穷人来说,德蕾莎修女的名字是一束光亮。这位终身服事穷人的修女也被世人亲切地称为德蕾莎嬷嬷。在她逝世十周年的日子,信徒们来到印度加尔各答嬷嬷的墓碑上摆放花环来纪念她,她所创办的诊所与学校举行悼念,信徒们和前来瞻仰的民众都点燃蜡烛,表达对她的追思。十多年过去了,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依然充斥著战争、极权、穷困、怨恨和多得数不清的苦难,但因世间曾经有过一个德蕾莎嬷嬷,这让我们的心灵多少有了一丝温暖和安慰。

让信仰发光发亮。

      这个出生于富商家庭的女儿,因为上帝的感召,从十七岁起成为全职事奉的修女,八十七岁时离开人世。德蕾莎嬷嬷一生在印度为最穷苦、最低贱的人服事。当时加尔各答的贫民窟既多又脏,在世界大城市中是出了名的,而印度教徒与回教徒爆发内战,血腥冲突不断,加尔各答城内遍地都是穷困、残障和贫苦者的绝望哀嚎,以致被时任印度总理称之为噩梦之城。嬷嬷所服务的修会就位于其中最贫穷最肮脏的地区,在哀鸿遍野的景象中扶助那些受尽苦难的穷人。

      一九五○年十月,嬷嬷与其他几位修女,向加尔各答市政府申请一间旧寺庙里的两个房间,成立无偿服事穷人的组织——仁爱传教修女会(Missionaries of Charity,又称博济会),并将教会的修女服改为印度妇女传统的白布镶上朴素蓝边的制服。嬷嬷的团队整日与满身是病、浑身脏臭、衣不蔽体的穷苦人、流浪者生活在一起,医治照料他们。两年后,创办了第一个分支机搆,按孟加拉语是「清心之家」的意思,这是一所名符其实的贫病、垂死者收容院,七年后,又分别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和兰奇设立两间垂死者收容院。嬷嬷也设立了露天学校,专门收容失学儿童和流浪孤儿,给予他们教育,并为他们寻找收养的人家。

      而后嬷嬷关注到痲疯病人的境况,这种已可治癒的疾病被当时的人们视为瘟疫,致使病人被周围的人遗弃,心灵之痛远胜于身体病痛。为此她开办了许多痲疯病人收容诊疗中心,多年后竟使孟加拉城市吉大港的痲疯病治癒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在长期的服事生涯中,嬷嬷一刻也没有停歇。为了服事穷人,她先将自己变成穷人,她的追随者们也仿效她过著穷人的生活,以便成为穷人的朋友。她收治被遗弃的危重病人,给予悉心护理。她用双手捡拾垃圾堆中的弃婴,收养贫民窟里饥寒交迫的孩童。她清洗痲疯病人身上的伤口,抱著伤心绝望的孤苦者,收容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她医治老弱病者的伤痛,领回街上垂死的被遗弃者。她紧握过无数临终时无人过问者的手,闭阖他们的眼睛,陪伴他们度过在世上的最后时光。她给孤苦的濒死者临终的关怀,最后按死者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办理后事。

      嬷嬷那双温暖的手,向穷苦无告的人,传达了无尽的爱。她让无数悲惨的人感受到尊重、关怀和爱,让他们有尊严地活著,有尊严地死去。她知道人类生存的地球是一个光明与黑暗并存的世界,因此她用自己的一生杜绝黑暗,尽量让光明延伸到世界各个角落。 

在每一个穷人身上看见耶稣。

      嬷嬷是一位活出来的慈善家,她相信真正的奉献此生,就是走进穷苦的人群,与他们一道承受苦难。因为耶稣说,与哀哭的人要同哭(罗马书十二:15)。她无力改变世界的黑暗,就努力使自己的身边变得光明,人们从她那布满皱纹的脸上看到了神性的光辉。 ……

      Friday, January 29, 2010

      B小调弥撒(上)

      巴赫一共作有5部弥撒曲,这一部规模最大,无疑也是5部中最优秀的一部。

      弥撒是一种极为古老的形式,是基督教从一开始就经常举行的为纪念耶稣在被卖的前夜所举行的“末次晚餐”,13世纪起,弥撒成了教会中重要的仪礼。弥撒一词源于:“It missa est”,即举行仪式后,神职人员向会众所说的“会众可以退席”,因此仪式没有名称,后即以“mass”一词作为专指此仪式之名词。正规弥撒分几大部分,即:1.恳求主,赐怜悯(Kyrie eleison);2.荣耀颂(Gloria);3.使徒信经(Gredo);4 圣哉,圣哉,圣哉(Sanctus);5.奉主名来的当受称颂(Benedlictus);6.上帝的羔羊(Agnus Dei)。

      巴赫于1733年写成了这部弥撒中的“恳求主。赐怜悯”(Kyrie)和“荣耀颂”(Gloria)这两段,是为奉献给萨克逊的选侯西格斯蒙德三世(Sigismund III)的,当时这位选侯是巴赫所居之地的地方长官,后来成为波兰的国王。巴赫将这两段乐曲奉献给他并附有一信,请求选侯指派他为选侯的宫廷作曲家,信中还说:“这两首作品可以算作我的作品中非常有特殊意义的乐曲。”

      巴赫是一位新教路德宗的信徒,但1514年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成立新教之后,在新教的崇拜中,并没有废除原来天主教所用的弥撒这一崇拜仪式,只是有时把弥撒中“奉献”(Offertory)部分改为由牧师宣教,所以《B小调弥撒》中没有“奉献”这一部分。新教崇拜仪式中仍保留传统天主教弥撒中的“恳求主,赐怜悯”(Kyrie eleison),荣耀颂”(Gloria),“使徒信经”(Credo),“圣哉,圣哉,圣哉!”(Sanctus)和“上帝的羔羊”(Agnus Dei)5部分。作品中又加上了高度成熟的技术,使之更有浓重的宗教气氛。

      美国著名指挥家斯托科夫斯基(Stokowski, Leopold 1882—1977)曾说过:“巴赫的这部作品确实是音乐领域中最崇高的作品。”他又说,“巴赫的《B小调弥撒》是从一个很广泛的音域中构筑成功的,音乐的结构非常复杂而且其技术集中反映出巴赫的灵感是缓慢而很丰富地流露出来的。在巴赫笔下,把传统弥撒的段落加以扩充了,几乎在《B小调弥撒》中,包含了全宇宙所有的情感和意识……”

      巴赫的这首《B小调弥撒》属于“康塔塔—弥撒”(Cantata-Mass)。在这种弥撒中,独唱与合唱之间有强烈的对比,管弦乐色彩宏丽,把一切歌剧及清唱剧(Oratorio)中的手法也引用进来。在这部作品中,女高音的花腔式唱法来自意大利的歌剧,华美壮丽的二重唱则来自阿戈斯蒂诺·斯特凡尼(Agostino Steffani 1654—1728)的手法。

      巴赫把这部弥撒分为5部分24段,这种分法完全是他自己的决定,绝无先例。他把“使徒信经”分为8段也完全没有任何先例,而第8段(总第19段)又明显地可以再分为两段,这就使“使徒信经”成了9段,这9段中是以“被钉于十字架”(第5,总第16段)为中心,前后各有4段。巴赫作为基督徒,其信仰的中心就是“耶稣被钉在十字架”,这也就是耶稣所以降生于世上的目的,从而我们可以证明巴赫的这部作品是以深刻的神学思考为背景的。

      巴赫一生创作的5部弥撒中,这首弥撒与其它4部有很大不同,其它4部都没有分如此多的段,例如《A大调弥撒》(BWV234)只有6段,《G大调弥撒》(BWV236)只有6段,《G小调弥撒> (BWV235)也只有6段,只有这部《B小调弥撒》(BWV232)却有24段。……

      Wednesday, January 27, 2010

      面对劳苦愁烦人(上)

      一天,几位弟兄姐妹在一起交通:为什么人生面临不断的劳苦愁烦?你言我语,各抒己见。忆往事:摩西旷野四十年面对羊群,孤苦难耐;约伯扑面而来的祸不单行,令他痛不欲生;看今朝:一生下来,金钱铺路三十载;二人世界,亲密生活能几天?三口之家,跌跌撞撞度余生。真是越说越没劲儿!

      我打开,翻到马太福音 11章 28节,大声读: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 众人不语,聆听上主恩言。
      这段经文至少有五层信息:

      1、人必劳苦
      这是神所命定的事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中国人有一句老话:痛苦与生俱来。认为人一生下来就将伴随着痛苦走完人生,这是对的。因为人类背逆神之后便犯了罪(不信神),与神隔绝,落在咒诅之下。因而,各种苦难临到人类,直到今日。如下面经文所示:

      你必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吃的(创3:17)。

      我们一生的年日是70岁,若是强壮可到80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诗90:10) 。

      2、如愿意可来找主
      这是神的邀请,因为他爱人。人是神按照自己的样式创造的,他爱人类,愿意恢复与人类的关系,并多次与人立约,实行拯救。约在2000年以前,神成为肉身来到世上,以救主耶稣基督的身份担当人类背逆神的罪,预备下了与神和好的路,并应许人类:凡是相信主耶稣基督的人,就可以得到罪的赦免,获得救赎,进入神的安息(永生)。神愿意人在他的大爱感化之下人能够主动回应。正如下面经文所说:

      我们既蒙留下,有进入他安息的应许,就当畏惧,免得我们中间或有人似乎是赶不上(来4:1)。

      他曾对他们说:"你们要使疲乏人得安息,这样才得安息,才得舒畅。"他们却不肯听(赛28:12)。……

      Tuesday, January 26, 2010

      学业与侍奉

      《但以理读书法》的作者金东焕于2000年时以接近满分(总平均99.26分)以及全大学第移民的傲人成绩毕业于韩国汉城大学(首尔大学)。他读书并不是单靠着重名的头脑,而是接着殷勤和毅力,还有对上帝的信靠和顺服。金东焕的身体不好,几乎每天都要物理治疗,以缓和身体的疼痛,但即使忍着病痛也要勉力读书。他每天三次读经,一次三十分钟,靠着 神的话使他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可以专心读书。他的信念是:“没祷告就不吃饭,没读经就不读书。”他从不无故缺席崇拜、聚会和祷告会,就算是考试期间。

      金东焕的读书方法跟一般人的方法不同,就是为上帝而读;就像但以理为上帝工作一样,所以他的读书方法称为“但以理读书法”。现今很多基督徒已经失去了这种“但以理的精神”。对于学生来说,最大的捆绑是升学主义,连基督徒也深受其害,不晓得该怎么办,常看见许多学生在中学或考试期间就不见人影,把升学摆在第一,上帝摆在一旁;以后等上了大学或工作了,有时间可以来教会却不来了,因为已习惯不来聚会。

      其实,金东焕告诉我们要读好书是不比牺牲跟上帝的关系,如崇拜、聚会、祷告会,甚至服事的。我们可以学习他的读书法,单单寻求上帝,部位学业而放弃读经、祷告、崇拜、聚会、祷告会和服事。他对上帝这样的态度反而让他可以把书读得更好,因为他专心、更努力。比如,他将上课当作敬拜的时间,不管教授教得好不好,他觉得老师只跟他一个人上课,其他人仿佛都不存在,老师对他是进行一对一的陪读。他上课前有预备,而且绝不迟到。对于愈不喜欢的科目,他会祷告到自己喜欢为止,因着依靠 神,这一类的科目他都考100分。

      服事和学业并重不是梦,只要你是为上帝而读书。让我们跟金东焕一起做现代的但以理吧!

      摘自 陈发文牧师 《信息篇:学业与侍奉》

      Monday, January 25, 2010

      我为什么当宣教士?

      我是隶属于行道会(ECC)的台湾宣教士,现任基督教马礼逊学校台中校区副校长,也在丰原行道会的《菲律宾人教会》担任牧养工作。为何我要当宣教士? 我和妻子成为宣教士有三个理由:家庭的背景,圣经的教导,和圣灵的引导。

      我们家三代都在中国和台湾宣教。祖父母在一九一五年到中国宣教,父亲出生在湖北省,他们住在那里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当时祖母带著孩子们回美国,而祖父仍住在危险的战区,后来被日军逮捕,以战俘身分交换,得以被遣返美国。

      战后,我的祖父母再度回到中国,直到一九四八年共产党执政后不得不离开。祖母死于癌症之后,祖父在一九五一年来到台湾,双亲也在一九五五年一月来台一起服事,他们来的时候带著三个小孩,而我在一九五六年出生,两个弟弟也相继在台湾出生。

      我在台湾长大,也在此看见上帝如何使用宣教士建立祂的国度。生活在这里,对我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我生于斯、长于斯,不觉得自己住在外国,这里的景致、氛围、食物和生活步调都成为我人生的一部分。

      在我年纪较小的时候,家人每五年回去美国述职,向支持我们的教会报告上帝在台湾的事工发展,以致我有跨文化的生活经验,这些经历使我很容易地学会周转于不同的文化之间。当上帝拣选宣教士,适应跨文化应该是祂的条件之一,祂寻找能够融入不同文化的人,然而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此,我见过有些宣教士来到台湾不久就离开,可能是离不开家人或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如果你是能够容易适应新事物的人,也可能因此回应上帝的呼召,成为海外的宣教士。
      成为宣教士的第二个理由,是圣经的教导。圣经里有很多事迹,谈到上帝呼召人把福音传给以色列之外的族群,创世纪十二章第三节提到,上帝应许亚伯拉罕要借著他和他的后裔来赐福地上的万族,在那久远的年代,上帝就已计画要将人类从罪恶中拯救出来,当然,这个计画终于成就在耶稣基督身上。

      此外,在《路得记》我们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路得是摩押人,嫁给以色列人波阿斯,成为大卫王的祖母,路得得著上帝的赐福不是因为种族或肤色,而是因为她的谦卑、信心和敬虔行为。大卫是耶稣在世上的祖先,所以我们看见耶稣的家谱中也出现外国女子,从旧约中我们看见上帝拣选以色列人成为世人祝福的管道,不是只有以色列人独享;在新约,我们看见上帝呼召世人来领受耶稣基督的救恩,这个责任落在一群新的人身上--基督的信徒。也就是说,耶稣的信徒成为新的「亚伯拉罕的子孙」,耶稣给门徒最后的命令是往世界各地,使万民成为主的门徒。(太廿八:19)
      作为耶稣的门徒,就必须正视祂的命令。耶稣在升天之前发布此令,可说是祂给门徒最重要的命令之一,祂要我们牢记祂最后的指示,我相信这命令是要给所有的基督徒遵守,唯一的问题是往哪里去使人成为门徒?不是要不要使人成为门徒。

      第三个理由,是上帝在我生活中的引导,称为「呼召」或「上帝的呼召」。 每一个耶稣的信徒都有来自上帝的呼召,这跟属灵的恩赐有关,上帝给你的恩赐是讲道、教导、说预言?或是医治、怜悯、管理吗?所有的恩赐,在跨文化宣教上,都可为上帝使用。

      依我个人而言, 是因著教师的恩赐被呼召来台湾,后来在基督里成长,上帝让我发展出讲道和行政的能力。那么,我要如何知道上帝要我把这些恩赐用在跨文化的宣教上呢?有时候我们希望上帝呼召我们,最好像呼召使徒保罗一样,把我们从马上击下、大光照耀,直接跟我们说话。但是,更多的时候,如果我们愿意顺从圣灵的引导,我们可以在心中听见上帝用微小的声音跟我们说话。

      当我们寻求上帝的意志,我们也必定愿意为上帝做事。祂要的是全人的委身, 即便是差派到国外,当我们祷告,我们也应该听祂的声音。我从高中开始,一直到大学,我清楚地听见,上帝要我当一个宣教士,我从来没有后悔上帝呼召我来台湾当宣教士,我觉得我是蒙福的,也明白上帝在许多事情上要使用我。因此, 我向神祷告,愿你也能够聆听上帝微小的声音在呼召你,告诉你往普天下去,使万民成为主的门徒。

      摘自 荣大德(Don Dwight),余磊译 《我为什么当宣教士?》

      Friday, January 22, 2010

      尊主颂



      巴赫的《尊主颂》(Magnificat in D,BWV243)是巴赫的后期作品,在巴赫所创作的少数以拉丁文为词的乐曲中,这首《尊主颂》和《B小调弥撒》一样伟大,直到今日仍被视为古典音乐中的经典作品。

      舒曼曾说过:“巴赫对音乐方面的贡献,正如创教者于宗教一样。”巴赫的音乐有如两面镜子,一面反映了音乐到巴赫时代的发展和人类已在音乐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巴赫使这些成就达到了顶峰;另一方面反映出音乐将要发展的前景。巴赫所用的技巧、布局和方法,使后来的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等人,得以开拓了“新的”音乐地平线。

      《尊主颂》是巴赫1723年在莱比锡为圣诞节前后所举行的晚祷会所写(在晚祷会时,演唱完《尊主颂》,牧师进行讲道。)《尊主颂》是巴赫以《圣经》之《路加福音》第一章46-55节拉丁文为词而谱写的,这段《圣经》记载着耶稣的母亲玛丽亚在生耶稣以前,听见天使向她说她将被圣灵感孕,生一子,可以给他起名叫“耶稣”后,就唱起了这首歌。歌的首句是:“我的心尊主为大”,拉丁原文为Magnificat(意为尊主),因而就将此首歌称之为《尊主颂》。巴赫共写了两首《尊主颂》,一首为高音独唱,现以遗失。1855年编辑巴赫作品全集时,就没有找到此首;另一首,现存两个原稿,早期的原稿是E大调,后来巴赫又写了一个D大调的,今日所出版、演唱的,多为D大调稿本,手稿上标有1730年抄写。

      全曲共分12段,但在巴赫的原稿上,第二段、第五段、第七段及第九段的后面各都插入了一首《众赞歌》。现行的乐谱、演唱会、录音带、唱片及CD版本上都没有这几首《众赞歌》。据考证这些《众赞歌》是在莱比锡大教堂每次晚祷时都要咏唱的,而且也不由担任演唱《尊主颂》的圣诗班的歌手们演唱,而是另一个小型圣诗班,用另一架小型风琴伴奏咏唱的。

      当时教堂安排在晚祷时唱《尊主颂》的时间并不长,不得超过半小时,因此巴赫谱写此曲演唱的时间,也不超过半小时,但这仍然是一首极美而快乐的乐曲。

      我们很难想象一位少女尚未结婚,听到她将怀孕并生一子时仍能如此快乐,满怀信心地接受如此非常特殊的“任务”,第一段合唱“我的心尊主为大”,贯穿这道乐曲的情绪是快乐,充满信心。五个声部的合唱和乐队的编制,特别是巴赫又另加了三个声部的小号来加重这种快乐的情绪,并伴有两个声部的长笛,两个声部的双簧管及弦乐来为这首五声部合唱伴奏。在第七段及第十二段的合唱中,巴赫也同样用了如此的乐队编制及五声部合唱,但第十二段“荣耀归于至高的上帝”合唱中,合唱部分的比重更强一些。

      第二段女高音II独唱“我的灵以上帝我的救主为乐”,只用了弦乐伴奏,仍然表现出玛丽亚的快乐和沐于阳光之下的心情;第三段女高音I独唱“因为他顾念他使女的卑微”只用柔声双簧管及通奏低音伴奏,巴赫在开始的伴奏中以一个下降的旋律来表达“卑微”之意,而在女高音开始独唱处,巴赫使用了他那着名的“圣母玛丽亚旋律”;第四段的合唱“从今以后万代要称我有福”则紧接第三段女高音独唱之后,各声部的主题互相追逐,形成赋格型式;第五段的男低音独唱:“那有权能的为我成就了大事”,巴赫以男低音雄伟的声音来表达“成就了大事”,而且全段的伴奏只是一声部的通奏低音,实际上是男低音与通奏低音的二重唱(奏);而第六段女低、男高二重唱:“他怜悯敬畏他的人”的伴奏,从始至终是以加了减音器的弦乐和两个声部的长笛作为伴奏用以表达“敬畏上帝”;第七段合唱:“他用膀臂施展大能”是以雄壮的合唱来表达的,而乐队中巴赫又加了三个声部的小号以增强其雄伟的力度。值得注意的是这首乐曲通奏低音的伴奏和第六段女低、男高二重唱一样都以两种固定音型贯穿全部两曲,特别是第七段的固定音型的通奏低音,又加强了“他用膀臂”的情绪,只是结尾的末七小节,巴赫是以众赞歌形式来结束此段乐曲;第八段男高音独唱“他叫有权柄的失位,叫富足的空手回去”,巴赫使用了三个旋律:一个自高而低的小调旋律,表示“叫有权柄的失位”,一个短促的小调音型式的旋律则表示“权柄的丢失”,另一个由下而上的快速旋律则表示“叫卑贱的升高”;第九段女低音独唱“叫饥饿的得饱美食,叫富足的空手回去,”巴赫也用了两个旋律:一个上行快乐的旋律,好像带有光明的微笑,表示“饥饿的得饱美食”;一个短促下行的旋律表示“叫富足的空手回去”,一个旋律轻快,一个旋律短节奏音重,再伴以两个声部的长笛和从头至尾以手拔弦的通奏低音;第10段两个女高音和一个女低音的三重唱中包含着两个《众赞歌》,一个是“他扶助了他的仆人以色列”以女声三重唱唱此曲调,另一首众赞歌:“我的心尊主为大”则由柔音双簧管以“助奏”的形式在那一首《众赞歌》旋律之上奏出,从开始直到曲终,只有巴赫能如此地应用两首不同《众赞歌》在一个曲中,而且起了如此愉快的情调,伴奏是大管及弦乐通奏低音;第11段又是五部合唱:“为要纪念亚伯拉罕和他的后裔,施怜悯直到永远”是以赋格的形式写的,五个声部合唱的伴奏,只有通奏低音,最后第12段雄壮和有力度的合唱“荣耀颂和阿们”酷似一首维瓦尔第的协奏曲并加了许多装饰音,使之更有吸引力,在乐曲的后半部我们又听到了第一段合唱曲中的欢乐气氛,最后以合唱“阿们”结束全曲。

      巴赫《尊主颂》全部歌词引自《路加福音》一章46—55节,以下为歌词列表:
      1.合唱:“我的心尊主为大”;
      2.第II女高音独唱:“我的灵以上帝我的救主为乐”;
      3.第I女高音独唱:“因为他顾念他使女的卑微”;
      4.合唱:“从今以后,万代要称我有福”;
      5.男低音独唱:“那有权能的为我成就了大事,他的名为圣”;
      6.女低男高二重唱:“他怜悯敬畏他的人,直到世世代代”;
      7.合唱:“他用膀臂施展大能,那狂傲的人,心里妄想,就被他赶散了”;
      8.男高音独唱:“他叫有权柄的失位,叫卑贱的升高”;
      9.女低音独唱:“叫饥饿的得饱美食,叫富足的空手回去”;
      10.女高音I,II及女低音三重唱:“他扶助了他的仆人以色列”;
      11.五声部合唱:“为要纪念亚伯拉罕和他的后裔,施怜悯直到永远”;
      12.合唱:“荣耀归与最高上主,起初这样,现在这样,以后也这样永无穷尽,阿们”。

      http://www.verycd.com/topics/126155/

      Wednesday, January 20, 2010

      2010全年事工计划


      •點擊圖片看更多

      全体2010青团职员出席两天一夜的退休会并讨论2010全年事工。

      美哉!服侍

      服侍(serve)这个词是基督教的专用语,对我们来说是比较熟悉的,常常听到,也常常讲到,甚至成了有的人口头禅…… 可是,我们对服侍的意义认识有多少呢?我们自己又做了多少呢?主耶稣在世上三年传道,他教导人,有许多的教训,如登山宝训对众人的教导,如对尼哥底母、撒玛利亚妇人个别的教导,还有对门徒的谆谆教导。他也论到自己:“我是生命的粮”、“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其中有一句很重要的话:“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侍(serve),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这句话说出了主耶稣来到世上的目的,他来做什么?就是服侍人。这句话总括了主耶稣的一生,也反映出他那伟大高尚的品格。耶稣说这句话有一个背景:那时门徒当中出现了争论谁为大,雅各和约翰的母亲来向耶稣要地位,耶稣告诉他们:“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谁愿为首,就必作你们的仆人。”耶稣指出了地位与服侍的关系,地位越高越要劳苦、服务众人……耶稣是神的儿子、人类的救主、教会的元首,当然他是最大的,但是他却服侍人,做众人之仆。因着耶稣基督服侍人,服侍成了很美的事。

      一、服侍谁
      “崇拜(礼拜)”这个词英文表达的意思是“服务、服侍”;德文表达的意思是“上帝服务”、“事奉上帝”。服务、服侍与崇拜等同,所求于爱神的,是要在爱人中表现出来。我们常常说服侍神,以为服侍神就行了,其实服侍神,必须在服侍人上表现出来、证明出来。主耶稣在服侍人中完成了救赎计划。

      《马太福音》25章记载主耶稣将在大审判时对一些人说:“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看顾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他们惊讶地说,我们什么时候做了这些事?主耶稣要说:“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参太25∶34-40)

      不要以为我们关心人与神无关,而是有直接的关系。对人的服侍就是对神的服侍。十条诫命讲的就是爱神爱人,爱神和爱人是连在一起的。约翰说:“不爱他所看见的弟兄,就不能爱没有看见的神。”(约一4∶20)我们不要轻看人,人是照着神的形象造的,神爱世人,主耶稣来是为了拯救人。我们心中有神,我们心中也一定有人。我们服侍谁呢?就是服侍神,也就是服侍人。

      二、服侍的内容
      主耶稣服侍一切有需要的人:失丧的、被鬼附的、有病的、贫穷的、饥饿的……他为每一个人服务,最后献出生命!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激发了基督徒的爱心,弟兄姊妹关心那些正在遭受灾害的人,有人踊跃捐款,有人奔赴灾区,还有的人从服侍周围有需要的人做起,看顾贫穷的、饥饿的、下岗的、失去父母的、失去孩子的、心灵空虚的、心理受伤的、残疾的、婚姻(家庭)破裂的、失足的、吸毒的、迷失的、没有认识基督的…… 弟兄姊妹牢记:“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腓2∶4)教会关心全人的需要:传福音报喜讯,是为了心灵的需要;办老人院、孤儿院为着肉身的需要。服侍是奉献,是不讲报酬,更是付出。要花时间、精力、体力、金钱,要牺牲……服侍也是自愿不勉强的。

      三、服侍的果效
      服侍是“无论作什么,都要从心里作,像是给主作的,不是给人作的”。因为我们的服侍,很多有需要的人得到了帮助、安慰、医治,有了喜乐、平安、幸福,我们由衷地感谢神,将荣耀归于神。服侍不仅叫别人得益,我们自己也得益。帮助别人,得到喜乐。服侍让我们的生活更充实,我们的生命更有价值;并且因为我们投身于服侍就不会抱怨、嫉妒、纷争……

      以教会服侍的角色牧师为例,信徒需要辅导,尤其是婚姻家庭方面的问题,有的人打电话向牧师述说,少则半小时、一小时,多则大半天……甚至还有半夜打来的,对牧师而言,信徒家中有事,病重住院,一定要去探访,对突发的事情如丧事等,要立即赶到信徒家中,进行慰问,因为牧师是服侍者,他们在服侍人的时候而服侍了神。

      服侍者是生命传递生命,真爱呼唤真信。一对非基督徒夫妇,读研究生的儿子因心脏病突然死亡。他们悲痛欲绝,无法接受这个巨大的打击,有人介绍他们到教堂找牧师,牧师和他们站在一起,与他们同哭,倾听他们的悲情,花时间和他们交谈,逢节假日陪他们度假,给了他们极大的安慰,后来,他们自愿到教会,并且加入了事奉的行列。

      四、效法基督
      主耶稣服侍我们的最高点是牺牲,他谦卑、宽容,爱我们、爱世人,做众人的仆人,并且是以受苦仆人的形象服侍众人的。主耶稣一直在服侍,在世上的时候,服侍、传道、教导,安慰伤心的人,医治病人,为门徒洗脚;离开世界到天父那里,为我们预备地方,预备好了还要来接我们到他那里去。他一直在服侍,在天父的右边为我们祈求。

      为了更殷勤地事奉主,更有效地传福音,我们必须甘愿担当仆人的角色服侍人。耶稣的门徒要这样做尚且感到困难,我们当然也如此。所以,我们要认真地学、认真地做。

      也许有人觉得应该做大事,对小事不屑一顾,其实,出于爱心的事,事情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行为的动机(爱心,牺牲)。有一位传道人说,虽然只是一杯凉水,但是带着关怀和爱心,就能使有需要的人得益,这充满爱心的美好行为在人看来算不了什么,但是,天使在天国里却作了记录。悄悄地做的微小善事,如为人的代祷、服务诸如此类不被人察觉的小事,在主的眼中却是何等的佳美。让我们效法基督,追随他的脚踪服侍人,荣耀神的名。

      原文链接:http://www.jidunet.cn/content/200903/03201033H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