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灵粮

    我们的时态

      Monday, May 31, 2010

      袋鼠的故鄉(下)

      不喜歡照相

      原住民普遍不喜歡照相,不喜歡被當作「東西」來拍照。大衛告訴我,如果要和某人拍照,要先徵得當事人的同意,免得引起誤會和糾紛。曾經有人拍了一些政府花錢幫原住民所蓋的房屋照片,並發表了負面的評論,之後他們就對外來的、帶著相機猛拍的人很不信任。

      還好我們是大衛、明芳的朋友,有一位叫Patty的弟兄還帶我們去叢林裏摘野果。尤其,我們帶著四歲的小以諾出現在他們當中,村民的戒心就放下了。以諾一出生,亞族人便為他取了個宗系名(Skin Name)叫Pwerrerl,源自父親大衛(屬於Kemerr)和母親明芳(Peltharr)。宗系名是人類學上相當有趣的課題,在太平洋群島上的原住民,很多都有這種傳統,作為定規結婚對象、繼承財產、奉養長輩的權利義務、每個人領受土地範圍、獨特的圖騰和標誌等,維繫民族的重要命脈。亞族人共分八大宗系,他們相當看重自己文化的傳承,而澳洲政府也樂觀其成。

      復活節前一天,村民從鄰村請來樂團,舉辦了一場詩歌演唱大會,他們稱為Sing Along。有點像卡拉OK大賽,一組人唱完換另一組人,唱到通宵,一方面慶祝耶穌基督復活,一方面慶祝他們終於有了自己母語的馬可福音。可是,他們的燈光是從屋簷下的燈泡照在他們背後,外面只有月光,加上他們膚色又黑,完全看不清楚,只有閃光燈打在他們臉上,回家看照片時才知道他們的表情。

      因著神的愛

      有心服事澳洲原住民的弟兄常找不到配偶,因為願意進到澳洲中部沙漠地帶去服事原住民的人,實在不多。除非,帶著神的愛和天國的使命,否則很難在這種地方待下去。

      除了明芳之外,台灣還有另外一位宣教士楊美莉姊妹,在語言學訓練時,認識了她的丈夫保羅,結婚後一同到另外一區服事原住民。保羅說,他小時候表現良好時,父母就會帶他上中國餐館作為獎賞,如今上帝把美莉賜給他,天天都可以吃中國菜,真是天父最大的賞賜。

      大衛、明芳住的茶樹區只有四十幾家原住民,他們是除了警察和附近一家白人開的小店之外,唯一的外來人口。偶爾有些外來的工作者,通常都只停留半年到兩年,以諾又是獨子,所以非常缺少玩伴。我去的時候,澳洲的教育部正好派人到他家設立一部電腦和小耳朵,利用衛星天線作遠距教學。其他時間,以諾會到附近的原住民學校上課,他很喜歡。看到他們和美莉這兩個家庭,他們服事的族群,他們的婚姻、家庭,深深體會到唯有基督的愛,才會有這種組合。

      短短幾天的探訪,我已經和村民有了感情,他們不再只是觀光明信片上的圖畫,而是有名有姓、有故事、有過心靈交流的朋友。當初明芳聽說大衛在亞族人當中事奉,她問大衛:「亞族總共有多少人口?」

      「大概八百多人吧!」

      「這麼少啊?值得嗎?」

      大衛說:「可是上帝也愛他們啊!」

      這句話讓她很感動,看見弟兄對主如此委身,她也就答應一生相伴。

      神國的拼圖

      離開茶樹小鎮,車子奔馳在澳洲中部曠野,看著一望無際的草原及灌木叢,心裏想起保羅在哥林多前書裏的一段話:

      「不但如此,身上肢體人以為軟弱的,更是不可少的。身上肢體,我們看為不體面的,越發給它加上體面;不俊美的,越發得著俊美。我們俊美的肢體,自然用不著裝飾;但神配搭這身子,把加倍的體面給那有缺欠的肢體,免得身上分門別類,總要肢體彼此相顧。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你們就是基督的身子,並且各自作肢體。」(林前十二:22~27)

      我相信在神國的拼圖裏,也會有一片是屬於亞馬他拉族的。

      摘自 威克里夫聖經翻譯會台灣總幹事•邱顯正 著《袋鼠的故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