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灵粮

    我们的时态

      Tuesday, February 23, 2010

      预祝新春


      •點擊圖片看更多

      与加央堂一同预祝新春。

      Monday, February 22, 2010

      天开了!神的恩典在宜兰头城 

(下)

      福音队一行受到头城长老教会热情接待,王义雄牧师和教会长执同工及弟兄姊妹的关心祝福,超过我们所求所想;事实上,福音队出发前不久,牧师娘才因车祸离世,正是需要上帝恩典扶持的时候,但是王牧师仍然愿意接待福音队,让我们深感若不是上帝的恩典,实在很难做到,而这段时间宜兰地区的牧者、同工不断地安慰、鼓励、陪伴王牧师,看见基督身体的彼此相爱、互相扶持是如此真实,而王牧师也在车祸中受伤,导致两眼视力落差,除了身体需要恢复健康,更需要上帝的同在,求主记念、保守祂的仆人。

      今年福音队由何瑞峰传道带领再次来到宜兰,配搭头城长老教会关心、探访家庭,现在教会由陈永光牧师、师母接任牧会,王牧师退居在苏澳,仍以诗歌创作来荣耀神,愿主大大祝福,相信神要在宜兰头城施行拯救,正如使徒行传十八章九到十节写的:「夜间,主在异象中对保罗说:『不要怕,只管讲,不要闭口,有我与你同在,必没有人下手害你,因为在这城里我有许多的百姓。』」

      我们去探访一位九十岁的老人家,是黄埔军校出身的,从年轻开始为国家出生入死打仗,早年因著先总统蒋公之故听过福音,但没有真正的决志、受洗,这份信仰一直放在心中,直到福音队的弟兄姊妹跟他分享福音,告诉他上帝仍然爱他,要接纳他成为神的儿女时,这位老人家竟然痛哭了起来。当去年与王牧师探访他时,爷爷的耳朵还听得见,唸圣经也清楚,今年与陈牧师再去探望他,身体状况就差了一点,耳朵听不大清楚,眼睛也看不大明,但一听到是教会的牧者来了,就忙著起身要找圣经。感谢主!上帝的恩典使人能听信福音,也愿意回到神的家渴慕经历神!

      创世记廿八章十二至十九节写到雅各的经历,雅各 「梦见一个梯子立在地上,梯子的头顶著天,有神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下来。耶和华站在梯子以上,说:『我是耶和华-你祖亚伯拉罕的神,也是以撒的神;我要将你现在所躺卧之地赐给你和你的后裔。你的后裔必像地上的尘沙那样多,必向东西南北开展;地上万族必因你和你的后裔得福。我也与你同在。你无论往那里去,我必保佑你,领你归回这地,总不离弃你,直到我成全了向你所应许的。』雅各睡醒了,说:『耶和华真在这里,我竟不知道!』就惧怕,说:「这地方何等可畏!这不是别的,乃是神的殿,也是天的门。」雅各清早起来,把所枕的石头立作柱子,浇油在上面。他就给那地方起名叫伯特利(就是神殿的意思)」 是的!天开了,神的恩典在这里,愿神继续祝福头城的百姓,快快地悔改归向上帝,也要看见神的殿被建立起来,让许多得救的人进入神的教会。

      感谢上帝多年来使用华冈福音队为祂打美好的仗!盼望弟兄姊妹都是预备好被主使用的精兵,成为上帝恩典、祝福流通的管道,到耶稣所要我们去的各城、各地方,传扬福音、作主见证,求主带领我们靠主大大得胜!使人心归向神,教会兴起、发光,愿上帝得著祂当得的荣耀与尊崇!

      摘自 《天开了!神的恩典在宜兰头城》

      Monday, February 15, 2010

      天开了!神的恩典在宜兰头城 

(上)

      
哈利路亚!感谢主,自民国六十三年起,台北以琳基督徒中心柯希能牧师创立文化大学华冈福音队,已有卅四个年头,目标是在台湾各乡镇逐户逐家分享福音,正如耶稣差遣十二门徒、七十个门徒出去,两个两个地为主耶稣作见证,为祂预备道路!

      二○○七年暑假福音队前往宜兰头城,该地共有廿一个里,我们从最北边开始传,即石城里、大里里、合兴里、大溪里(包含龟山里--他们在四十年前由龟山岛迁回台湾本岛),在福音队最后几天,我们去探访决志信主的家庭,当我们再来到大溪里、合兴里时,居民好像认识我们了,还亲切的跟我们打招呼:「你们又来囉!」感谢主,上帝奇妙的同在使我们得著众人的喜爱,能与他们分享神的爱。

      我们遇见许多人心肠柔软愿意听福音,甚至愿意信耶稣,几乎每组两两的配搭回来都得到十多个名单,整梯福音队带领了九十五人决志,四十人渴慕,神的奇妙作为与恩典难以尽述:

      有位七十五岁的妇人,三年前在台北工作,头家嬷(老板的妈妈)很关心她,但每次向她传福音都被拒绝,即使回到头城,头家嬷还是继续关心;直到我们与她分享福音,当下就愿意决志信主,她说以前基于传统的缘故要拜拜,但现在老人家都不在了,她要接受耶稣、相信耶稣,不再拜拜。这正如圣经加拉太书六章九节所说:「我们行善,不可丧志;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

      而大里里一对做石花冻的老夫妻,太太有点忧郁症,先生则很乐天幽默,他们很愿意听我们分享福音,当我们前往探访时,老先生说:「你们的祷告很有用喔!」因为平常几乎不出门的太太,在我们为她祷告后,竟然愿意出门散步,脸上也比较有笑容了。另一位参与慈济的妇女也是如此,有点忧郁症的她在我们电访关怀时,表明在我们向她传福音的当时很不想听,但是听了耶稣基督的福音后,心里却觉得很舒服。感谢主!福音是神的大能。

      当地的基督徒也作见证说,他的儿子去庙里学坏了,离开家没有回来,他觉得很伤心,儿子变得邪理邪气的,最初他的堂弟接触福音信耶稣时,被全家人围剿,直到有天去堂弟家,看见家中贴著神的话,「凡事谢恩,常常喜乐」,心里很受感动和安慰,因此很想认识神,却感到有点不好意思,因为他也围剿过堂弟,但是现在信了耶稣心中很平安,为著儿子能回家迫切地祷告。

      另外有两位长者是庙里的委员,锦堂阿伯很敞开,愿意听福音,因为他的太太、儿女都是基督徒,可是他害怕大家说他是委员怎么信耶稣,所以还不能决志。而另一位阿嬷从高雄迎了三尊妈祖回来供奉,得到许多热心助人的表扬状,一开始她表明:「你们要我信这个,不去拜佛,那是不可能的事。」于是我们避开信仰话题,先关心她的身体健康,再跟她分享神很爱她、很关心她;我们觉得阿嬷常常关心别人,常常付出,却很少被关怀,就为她能感受到耶稣对她的关心祷告,这个祷告感动了阿嬷,看见她的眼眶湿了。能与主同工真是深感荣幸,相信上帝的恩典在头城,祂要使人经历祂的救恩和无比的爱! ……

      Monday, February 8, 2010

      让信仰发亮发光(下)

      ……嬷嬷对穷苦人尽心服事的热情终生不减,而这股热情之所以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燃烧不止息,不可能单单凭借人类自身意志的驱动。因嬷嬷在十二岁进入教会的儿童慈善会里,感受到耶稣基督对她说:「我饥饿、我受难、我无家可归……」这是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呼召,让一个女童强烈地感受到自己将来要为穷人服务的心,于是立志服务贫寒,嬷嬷走入加尔各答老旧、脏乱的大街小巷,走近穷人去服事他们,如同投靠神服事基督。她的信仰、她的怜悯和纯净,让她毫不犹豫地放弃一切,包括学校的教职、修道院里安静舒适的修女生涯,以决然态度和百般热情听从耶稣基督的召唤。

      「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廿五:40)一般人把这段话理解为耶稣教导信徒行善的言辞,可正是这节经文让一个女童终身发愿帮助底层社会的边缘人,世上穷困潦倒的、患绝症重症的、流浪街童、乞丐、垂死者、被遗弃者,这些人在嬷嬷眼里都有著潜藏于他们体内的基督形象。就这样,任何世人认为肮脏厌恶的工作便化成做在基督的最小弟兄身上的佳美服事。对她来说,那是面对浩瀚宇宙中最本源的爱的服事。嬷嬷让数十万处于「非人」状态的社会弃儿,重新成为上帝按照自己形像创造的人、有尊严也有爱的需求和能力的人。

      面对全能的神,我们做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行动中投入了多少爱、付出了多少爱帮助人,就是为基督做了多少的服事。耶稣对义人说:「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看顾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在嬷嬷看来,贫穷不单单意味著饥饿时没有食物,口渴时没有水喝,流落异乡没有落脚之地,患疾病无法医治,赤身露体没有衣服,贫穷还意味著:尊严被剥夺,作为人却被社会遗弃和排斥。嬷嬷说过,除了贫穷和饥饿,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孤独和冷漠。今天的世界一片混乱,就是因为缺乏相爱、仁慈和体恤的心。而嬷嬷对待这些的匮乏,采取的是一种最直接也是最艰难的态度和方式,那就是爱,不顾一切地去爱。

      嬷嬷认为,作为耶稣的门徒受召服事穷人,就能在穷人不成人形的身躯上触摸到耶稣,存在于帮助者与受助者之间的围墙,在耶稣的介入后遁然无形。不单如此,帮助者更借著对受助者的触摸,得以真实地体会到耶稣基督的存在,以及耶稣基督身体力行彰显出来的爱。帮助者与受助者就这样共融于神的爱中,耶稣基督始终是被高举、被仰望的中心所在。
      她也告诉世界各地来做义工的人,将耶稣的身体与贫穷人划分开来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是爱的泉源,也是力量的源头。有些人认为这观点过分美化了穷苦人的境况。但就像嬷嬷在诺贝尔和平奖演说所述:「穷人是伟大的人,穷人是可爱的人,他们能教我们许多美好的东西。」而她只是穷人的手臂,代替世界上所有的穷人去领奖。

      虽然这个不公不义的世界并没有因为嬷嬷团队们的努力而改变了多少,但对嬷嬷来说,她最看重的仍然是每个横躺倒卧于路旁、身上满布蛆虫的垂死者,她不可能丢弃任何急需救助的人,她深信每个人均蕴含著造物主的创造力,也就是基督的身体,服事他们原本就是她和她的团队效法基督的方式,是她们因著呼召甘心服事穷人所要实践的具体行动。
      在约翰福音第九章中,描写耶稣与门徒看见一个生来瞎眼的人,门徒询问耶稣那人生来瞎眼与犯罪的关系,耶稣并没有使用神学理论来回答,而是让门徒知道,那瞎眼的人是要借著他显出神的作为来,于是用唾沫和泥把那人治好。耶稣看重的,是人的真实需要,而不是任何有关神学、哲学、宗教问题的冗长论述。反观嬷嬷平生没有太多的神学问题要研究和讨论,她的人生观不过是做耶稣教导我们应该做的事,做那行公义、好怜悯的事。就这样,她的服事感动了整个世界,包括任何信仰的族群。

      嬷嬷总是对人说:「在每一个人身上看见耶稣。」她在被世界遗弃的人身上,在没有人关心和关爱的人身上,在躺在垃圾堆里的乞丐的身上,她看到了耶稣的音容。这是一种远远超过慈善事业的心态。所以用嬷嬷的话来说她的一生,就是怀大爱心,做小事情,也就是用一颗单纯的心,一份简单的行动去付出爱,去实践耶稣赋予人类的最大的律法——爱人如己。

      一九七九年嬷嬷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被誉为继一九五二年史怀哲博士获奖以来最没有争议的得奖者。往后的岁月她奔走各国,宣扬神爱世人的理念,呼籲世人帮助穷苦的人群。直到该年九月,这位劳苦了一生、没有任何官位和爵位的修女安息主怀,由印度全国为她举行国葬。她的遗体被抬起的时候,在场的所有,包括印度总理统统下跪,没有人敢站的比她还高。嬷嬷死后仍被尊敬和爱戴,她的事迹激励了许多国家的人来到印度为穷人服务。离世之时,她创建的仁爱传教会有四亿多美元资产,而她无数的追随者中,有七千多名正式成员服务于此,然而她全部的个人财产,就是一双凉鞋、三件旧衣服,和一张耶稣受难像。 

重温嬷嬷工作祈祷文。

      再过两年就是德蕾莎嬷嬷诞辰一百周年的日子,人类在新世纪将迈过第一个十年,可是贫困、疾病、饥荒、难民、贫富差距等问题依然是新的世纪人类和平面临的巨大威胁。今天,让我们重温嬷嬷每次工作前的祈祷文,感受嬷嬷八十七年的清心生命与厚恩人生,与这些文字在一起,就是与嬷嬷在一起,就是与穷乏人与困苦人在一起:「最亲爱的主:让我在今天以及每一天,从?的病人身上看见;并在照顾他们的同时服事。纵然?将自己隐藏那些急躁、斤斤计较、蛮不讲理的人背后,让我仍然看得出是;并且欣然地说:『服事?是何等的甜蜜。』」

      主啊!赐我这种洞悉的信心,我的工作便永远不致沉闷,每次鼓励、开解那些可怜的受苦者,我必寻得无尽的喜乐。
      啊!亲爱的病者,你于我是何等的可贵,因你代表了基督,能够服事你是何等的权利。

      主啊!让我觉悟这高尚召唤的尊严及其责任,不要容许我因冷漠、麻木或不耐烦而令这职份蒙羞。神啊!当?降卑成为耶稣,求?赦免我一切的过犯,求?使我的心思、言语、行为合?的心意。神啊!恳求也容许我的诸般错误,只看我内心的动机,就是在每一个病人身上付出爱及服事。主啊!增添我的信心,在此刻及以后,赐福我的努力及工作。阿们!

      摘自 美国加州基督教加府生命河灵粮堂,楚寒著 《让信仰发亮发光》

      Friday, February 5, 2010

      B小调弥撒(下)

      ……5部分24段内容为:一、恳求主,赐怜悯:1.“上主赐怜悯于我们”(Kyrie eleison)合唱;2.“主耶稣赐怜悯于我们”(Christe, eleison)女高,女中二重唱;3.“上主,赐怜悯于我们”(Kyrie eleison)合唱。

      二、荣耀颂(Gloria);4.“荣耀归与至高的上主,在地上平安归与他所喜悦的人”(Gloria in excelsis Deo)合唱;5.“我们赞美你,祝福你,崇敬你,荣耀你”(Laudamuste, benedicimus te)女中音独唱;6.“因你伟大的光荣我们向你献上感谢”(Gratias agimus)合唱;7.“上帝我主,天上君王,全能的上主,上主的独生于耶稣基督,上帝我主,上帝的羔羊,上主之子,”(Domine Deus, rex Coelestis)女高音,男高音二重唱;8.“你除掉了世界的罪恶,赐怜悯于我们,倾听我们的祈求”,(Qui tollis peccata mundi)合唱;9.“你坐在天父的右边的主,赐怜悯与我们”(Qui sedes ad dextram Patris)女中音独唱;10.“因为只有你是圣洁的,只有你是上主,只有你,耶稣基督,至高无上。”(Quonian ta solas Samtus)男低音独唱;11.“与圣灵一起,在天父上帝的荣耀中阿门”(Cum Sancto Spirita)合唱。

      三、使徒信经(Credo):12.“我信唯一上帝”(Gredo in unum Deum)合唱;13.“我信唯一上帝,天父大有权能创造天地与一切可见的和不可见的主”(Credo in unum Deum, Patrem omnipoten tontem)合唱;14.“我信唯一我主耶稣基督,上帝的独生子,在万世以前就曾生成,神中之神光中之光,真神中的真神是生成非造成,与上帝天父的本质相同,万物都是藉着他造成的,为了我们和为了拯救我们,从天上降生于人世间。”(Et in unum Dominum, Jesum Christum)女高音,女中音,二重唱;15.“因圣灵感孕由童贞玛利亚所生”(Et incarmatus est de Spiritu Sancto)合唱;16.“在本丢彼拉多手下受难受死,埋葬”(Crucifixus etiam Pronobis Pontio Pilato)合唱;17.“按《圣经》所记载的,第三天从死人中复活,升天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边,将来必从那里降临,审判活人死人,他的国度直到永远无穷尽”(Et resurrexit tertia die secundum)合唱;18.“我信圣灵从圣父圣子而来,并与圣父圣子同受崇拜,同享荣耀,是古代先知所说的,我信一个圣而公的教会”(Et in Spiritum Santum)男中音独唱;19.“我信洗礼可除掉罪恶,我指望死人复活和生命的来世,阿门”(Confiter unum baptisma)合唱。

      四、圣哉、圣哉、圣哉(Sanctus):20.“圣哉、圣哉、圣哉万灵之主,他的荣光充满大地”(Sanctus, Sanctus, Snctus)合唱;21.“和散那归最高神”(Osanna in excelsis)合唱;22.“奉主名来的当受祝福”(Benedictus, qui Venit)男高音,独唱;22.“和散那归最高神”(Osanna in excelsis)合唱(重唱b段)。
      五、上帝的羔羊(Agnus Dei):23.“上帝的羔羊除掉世界上罪恶的,恳求赐怜悯于我们”(Aguns Dei)女中音独唱; 24.“赐给我们平安”(Dona nobis Pacem)合唱。


      http://www.verycd.com/topics/277624/

      Wednesday, February 3, 2010

      面对劳苦愁烦人(下)

      ……3、 主里可以得到安息
      这是神的恩典。来到救主耶稣的面前就可以获得安息,神命定赐给我们这样的恩典。因为他愿意担当我们的罪和咒诅,使我们可以脱离罪和咒诅的辖制,得以获得自由,并享受神丰盛的祝福。正如下面经文所说:

      你们得救在乎归回安息(赛30:15)。

      基督既为我们受了咒诅,就赎出我们脱离律法的咒诅(加3:13)。

      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诗23)。

      4、 有主可以使我们得安息
      这是神的主权。神悦纳好人,也不拒绝恶人。这是一个主权的问题。是否获得安息,不是人类起决定的作用,你想获得就获得。你想用什么方法获得就可以获得。而是神的主权,首先神赐给你,你才可以获得;其次只有神所赐给的,才是真正的安息。所以,神虽然愿意我们都获得安息,但决不允许罪的存在。正如下面经文所说:

      我就在怒中起誓说: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来3:11)。

      你们起来去吧,这不是你们安息之所,因为污秽使人毁灭(弥迦书2:10)。

      5、 主同行才会享受安息
      这是神的约。神愿意人类与他同行,并多次立约。若保持在主里常有神所赐给的安息,有一个保障的途径,就是与神同行。即让圣灵驻在心里,带领你的生活,给予你帮助;让主成为你效法的榜样,立志学习他,长大成人,在爱中建立自己。正如下面经文所说:

      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太11:29)。

      我必亲自和你同去,使你得安息(出33:14)。

      时间在不经意间滑过去了,大家绷紧的心弦释放了,蹙紧的眉头舒展了。"让我们在神的爱中建立自己"成为彼此共识的生活指南。也愿它成为你生活中的帮助。

      http://www.jidunet.cn/content/200705/051024512007.html

      Monday, February 1, 2010

      让信仰发亮发光(上)

      对于全世界的穷人来说,德蕾莎修女的名字是一束光亮。这位终身服事穷人的修女也被世人亲切地称为德蕾莎嬷嬷。在她逝世十周年的日子,信徒们来到印度加尔各答嬷嬷的墓碑上摆放花环来纪念她,她所创办的诊所与学校举行悼念,信徒们和前来瞻仰的民众都点燃蜡烛,表达对她的追思。十多年过去了,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依然充斥著战争、极权、穷困、怨恨和多得数不清的苦难,但因世间曾经有过一个德蕾莎嬷嬷,这让我们的心灵多少有了一丝温暖和安慰。

让信仰发光发亮。

      这个出生于富商家庭的女儿,因为上帝的感召,从十七岁起成为全职事奉的修女,八十七岁时离开人世。德蕾莎嬷嬷一生在印度为最穷苦、最低贱的人服事。当时加尔各答的贫民窟既多又脏,在世界大城市中是出了名的,而印度教徒与回教徒爆发内战,血腥冲突不断,加尔各答城内遍地都是穷困、残障和贫苦者的绝望哀嚎,以致被时任印度总理称之为噩梦之城。嬷嬷所服务的修会就位于其中最贫穷最肮脏的地区,在哀鸿遍野的景象中扶助那些受尽苦难的穷人。

      一九五○年十月,嬷嬷与其他几位修女,向加尔各答市政府申请一间旧寺庙里的两个房间,成立无偿服事穷人的组织——仁爱传教修女会(Missionaries of Charity,又称博济会),并将教会的修女服改为印度妇女传统的白布镶上朴素蓝边的制服。嬷嬷的团队整日与满身是病、浑身脏臭、衣不蔽体的穷苦人、流浪者生活在一起,医治照料他们。两年后,创办了第一个分支机搆,按孟加拉语是「清心之家」的意思,这是一所名符其实的贫病、垂死者收容院,七年后,又分别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和兰奇设立两间垂死者收容院。嬷嬷也设立了露天学校,专门收容失学儿童和流浪孤儿,给予他们教育,并为他们寻找收养的人家。

      而后嬷嬷关注到痲疯病人的境况,这种已可治癒的疾病被当时的人们视为瘟疫,致使病人被周围的人遗弃,心灵之痛远胜于身体病痛。为此她开办了许多痲疯病人收容诊疗中心,多年后竟使孟加拉城市吉大港的痲疯病治癒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在长期的服事生涯中,嬷嬷一刻也没有停歇。为了服事穷人,她先将自己变成穷人,她的追随者们也仿效她过著穷人的生活,以便成为穷人的朋友。她收治被遗弃的危重病人,给予悉心护理。她用双手捡拾垃圾堆中的弃婴,收养贫民窟里饥寒交迫的孩童。她清洗痲疯病人身上的伤口,抱著伤心绝望的孤苦者,收容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她医治老弱病者的伤痛,领回街上垂死的被遗弃者。她紧握过无数临终时无人过问者的手,闭阖他们的眼睛,陪伴他们度过在世上的最后时光。她给孤苦的濒死者临终的关怀,最后按死者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办理后事。

      嬷嬷那双温暖的手,向穷苦无告的人,传达了无尽的爱。她让无数悲惨的人感受到尊重、关怀和爱,让他们有尊严地活著,有尊严地死去。她知道人类生存的地球是一个光明与黑暗并存的世界,因此她用自己的一生杜绝黑暗,尽量让光明延伸到世界各个角落。 

在每一个穷人身上看见耶稣。

      嬷嬷是一位活出来的慈善家,她相信真正的奉献此生,就是走进穷苦的人群,与他们一道承受苦难。因为耶稣说,与哀哭的人要同哭(罗马书十二:15)。她无力改变世界的黑暗,就努力使自己的身边变得光明,人们从她那布满皱纹的脸上看到了神性的光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