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灵粮

    我们的时态

      Friday, May 14, 2010

      敬拜的教會,敬拜的生活(下)

      什麼是敬拜?
      聖經裏「敬拜」的原意是「屈身俯伏」,舊約出現了94次,新約出現了57次,但其含意皆同。「屈身俯伏」簡單地說就是「屈服」,屈身俯伏在上帝的面前低頭下拜,是謂敬拜。創世紀22:5出現了第一次的「敬拜」─亞伯拉罕說:「你們且在這裏等候,我帶著童子到山上拜一拜。」

      「屈身俯伏」是敬拜的外在動作,「屈服」則為內在的動作。人在上帝的面前屈服,就是敬拜。「屈服」代表:人以上帝為上帝,承認自己只是受造的人,在上帝面前必須完全屈服、降服於祂,祂要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因為祂是我的主人,我是祂的奴才,所以我完全降服在祂面前。

      心靈上真實屈服的態度,就是敬拜。所以耶穌說:「敬拜既不在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敬拜是用心靈和誠實。」因為只有心靈和誠實才能表明內心的屈服。

      敬拜指的不僅是外在的屈身俯伏─其實外在的動作並不重要;想在山上或殿裏也無所謂,重要的是內心。假如你覺得在山上能表達你的屈服,你就到山上;假如禱告能夠表達你對上帝的屈服,你就禱告;唱歌、靜默俯伏在上帝面前比較能表達你的屈服,你就趴在那裏懊悔。

      如果敬拜是表達我們裏面對上帝的屈服,那麼是否在禮拜天的早上十點,我們才表達內心的屈服呢?斷然不是,而是在我們每一個時刻都對上帝表現屈服,才謂敬拜的人生。

      敬拜的生活
      敬拜是生活、是態度、是對上帝的回應─上帝是主,我們是受造的,我們以願意屈服在祂面前來回應祂。所以,我們的回應可能是喜樂的,因為祂造了我們,並讓我們親近祂;回應可能是感恩,因為祂賦予我們權利來敬拜祂;回應可能是享受,享受神的同在;回應也可能是領受神的話語和吩咐、在神面前悔改……。敬拜也可以節慶、懼怕的方式回應,甚而獻上自己的生命、或決志於某種行動。敬拜也是接受神加給我們的負擔。

      因此,根據不同的情況,敬拜就有不同的表現與回應。重要的是:敬拜不是外在的行為,而是內心回應的態度。

      不過,敬拜的回應,當然要借重於行動。聖經裏記載了許多行動,包括靜默、和上帝說話、採用獻祭等禮儀、禱告、唱詩、宣告、呼喊、稱頌、跳舞、讀經、宣讀神的話、聽道、奉獻等。

      敬拜也是聚會,上帝喜歡祂的百姓聚在一起。將來在天上有神的會,在地上也要有神的會,使百姓藉著聚會,讓耶和華得著榮耀。也許聚會裏的每一個人對上帝的回應不一定一致,但我們可以聚在一起,透過大家比較一致的稱頌、敬拜和靜默,一同在聚會裏敬拜上帝,讓上帝得著榮耀。

      那麼,聚會的形式便可能是歡樂節慶、研經會、禱告會、愛宴等。愛宴也是敬拜。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就舉行了一次愛宴。所以保羅說:當日主傳給我的乃是這樣。在耶路撒冷建立起教會的那三千人,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由此可知,愛宴也是敬拜。

      音樂會、營會、典禮、在社區服事等,都是敬拜。每個教會的宣教觀也許不盡相同,假使教會的宣教觀認為是「關懷社會本身」,就會以「關懷社會本身」做為敬拜的方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領受,我們可以不同意,但是要尊重彼此的神學。

      摘自 夏忠堅牧師 著 《敬拜的教會,敬拜的生活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